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通过选取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应大力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  相似文献   

2.
从水生态安全理论内涵出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南通市水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测度与分析,并依据评价得分划分安全等级。研究表明:南通市水生态安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发展态势,当前处于“较安全”等级。各准则层中,状态准则层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作用最大,可利用水资源、农业用水量等变量指标是主要障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PSR模型对南通市生态安全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通市区整体生态安全空间稳定向好,市区生态安全综合值在2014-2018年稳定上升,且上升幅度没有明显的走缓。作为一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中的城市之一,南通未来的发展不仅要依靠经济,更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证南通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张掖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过程。人口密度、农膜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指标是影响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张掖市以后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缓解土地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佳木斯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基于PSR模型框架,从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准则层入手构建佳木斯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佳木斯市2000~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划定其安全等级。研究表明:2000~2012年,佳木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的压力指数整体低于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形变化趋势,压力指数从0.084上升到0.129,下降到0.041,再上升到0.157;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呈现先增长又下降的变化趋势,从0.158增长到0.251,再下降到0.208;土地安全状态响应指数呈现平缓的增长变化趋势,从0.140增长到0.308;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共同决定佳木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变化趋势,从0.381增长到0.494,下降到0.464,再增长到0.673。考察期内佳木斯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12年上升至较安全等级。该结论为佳木斯市制定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价兰州市生态安全水平,研究近年来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可取之点和疏忽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利用经济—环境—社会(EES)模型框架构建兰州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物元模型对兰州市2010-2018年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8年兰州市生态安全水平发展趋势表现为"临界安全—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且脆弱的,探讨旅游对其造成的影响,评价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对保护滨海湿地意义重大.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以黄河三角洲湿地、长岛湿地和胶州湾湿地为代表的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长岛湿地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胶州湾湿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当地滨海湿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方法,选取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建立太原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该市2009—201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太原市土地生态压力、状态、响应指数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综合指数从研究期初的较不安全区间过渡到临界安全区间,最后达到研究期末的较安全区间;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障碍因子将向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转移。研究表明太原市政府采取的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各项措施和政策有了初步成效,但仍要注重对主要障碍因子的进一步管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构建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衡量乡村生态振兴程度,甄别制约因素,并为乡村生态尽快振兴指明方向。[方法]文章以江苏、浙江、安徽3省为研究对象,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包含三大子系统、24项指标的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具体指标权重以及各子系统权重,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3省的乡村生态振兴成效分层面和整体进行评价比较和等级判定。[结果](1)乡村生态环境状态系统对评价乡村生态振兴成效的重要程度最高,压力系统次之,响应系统最末。畜禽养殖、地下水资源量、当年造林面积分别对三大系统评价有较大影响。(2)在考察期内,从各子系统看,浙江乡村生态环境状态达到良好水平,在压力和响应层面的表现达到中等水平;江苏在压力、状态、响应系统方面的成效都为中等水平;安徽在压力、响应系统方面表现达到中等水平,但在状态系统方面表现较差。(3)总体上,浙江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达到优秀水平,江苏为中等水平,安徽为较差水平。[结论] 3省在各层面各有优劣,主要差距集中在状态系统层面,但总体上江苏与安徽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构建的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省应从自身薄弱环节出发,加强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 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在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观家庭视角下长江上游库区移民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移民适应的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移民适应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统计分析法,分析影响移民适应的因素与移民适应状况及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异质性。[结果]发现户主特征(户主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移民适应没有显著关系;家庭特征(是否负债、是否受灾),经济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土地面积),政治因素(是否有党员干部、意见受重视程度、政策满意度、政治参与度),文化因素(语言异同、身份认同)与库区移民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长江上游库区移民的总体适应比仅68%,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比分别为71.0%,68.3%,65.8%;适应的移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分别比不适应的移民家庭多1 815.01元、0.24hm~2。[结论]长江上游库区移民总体适应状况不佳,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状况存在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也存在显著异质性。移民适应的状况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移民适应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岷江上游地区农文旅融合效应进行测度,分析不同县域农文旅融合效应时空演变特征,为岷江上游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文章以岷江上游地区的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县和黑水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对综合效应和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ArcGIS软件,探析不同县域的融合效应时序变化特征和空间差异。结果 (1)12年来,岷江上游农文旅融合效应水平逐渐提升,从2010年5县均为低等水平发展类型,到2021年汶川达到高等水平,其他4县全为中等水平类型,差距不断缩小,总体效应不断增强。(2)从时序变化上看,耦合协调度变化整体上分为3个阶段:2010—2013年为失调—协调过渡阶段,2014—2017年为初级协调阶段,2018—2021年为中级协调阶段。(3)从空间差异上看,耦合协调程度分为3个等级:汶川县为濒临失调,理县、茂县、松潘县为轻度失调,黑水县为中度失调。(4)从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看,汶川县属于社会效应领先、文化效应滞后型,理县属于经济效应领先、生态效应滞后型,茂县和松潘县属于经济效应优先、文化效应滞后型,黑水县属于生态效应领先、经济效应滞后型。结论 岷江上游农文旅融合综合效应不断提高,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耦合协调等级经历了失调—协调过渡阶段到初级协调阶段再到中级协调阶段的变化,四大效应之间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5县差距不断缩小,但发展过程和当前所处阶段仍然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针对综合效应时空变化特点及规律,提出农文旅融合效应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发展情况,为两系统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法 文章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及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7—2021年土地生态和粮食安全的统计数据,构建系统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发展类型。结果 (1)2007—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均出现“波动上涨”的现象,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42 5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1年的0.681 3较为安全的状态,粮食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33 4较不安全的状态,上升至2021年0.879 0安全的状态;(2)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86 0,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21年耦合协调度均值0.879 0,提高至良好协调阶段,两系统互相作用程度不断加大且协调性逐步增强。结论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治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生态同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波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稻生产周期波动的强度,消除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1949—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短期波动分为6个波动阶段,系统剖析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面积、单产以及总产波动的影响。[结论]水稻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面临下行压力; 水稻产量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绝对值,水稻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 现阶段面积与水稻生产波动的趋势契合度更高,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瓶颈; 水稻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文章基于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涵及耦合机理,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及SBM-DEA模型,测度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地级市城镇综合指数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两者间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 (1)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城镇综合指数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8.11增加至2019年的16.10,平均增速达6.50%;年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为0.70,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的趋势,年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为江苏>江西>湖北>安徽>湖南;(2)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21提高至2019年的0.40,但两者暂未步入协调阶段;(3)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程度逐渐增强,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东部地区,而低—低集聚区则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西部地区,且随着时间变迁,该集聚格局呈逐步扩大态势。结论 应有序推进城镇化发展,强化耕地绿色发展理念,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邻近市域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城镇化与耕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或促进作用,进而为国家正确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模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为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尝试探索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虚拟耕地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浙江、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约束程度变化不一;虚拟耕地资源增长率、虚拟耕地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是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整体差异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清单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现状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灵敏度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模拟和比较了不同调控方案对区域未来氮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4种污染源向水环境排放的氮总量共计128.27万t,其中,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的排放比例分别为58.92%和33.53%,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氮污染源。如果不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2011~2020年和2020~2030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量将分别增加16.29%和18.78%;如果采取相关减排措施,2020年和2030年4个城市群的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量将分别比2011年削减15%和25%,并有利于实现区域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建议今后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调控的重点在于逐步削减肥料投入、合理优化用肥结构、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扩张以及促进专业化养殖畜禽废物循环利用等,主要控制地区包括武汉城市圈内的潜江市、孝感市、黄冈市和鄂州市,长株潭城市群内的长沙市和湘潭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南昌市和鹰潭市,以及皖江城市带内的六安市和合肥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科学测度黄河流域特定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方法]文章以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及其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省级和市级数据,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内涵、思想与要求,从农业生产高效益、农业产品高质量、农村居民高收入、资源利用高效率、环境质量高水平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得出测度值,对下游省、市两级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聚类分析法把相对优、劣势相同的地市分类,明确各类地市未来发展重心;最后通过各地市空间分布状况直观地观测各地市间的差异。[结果](1)黄河下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山东省略高于河南省。(2)下游沿黄17个地市中济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新乡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3)根据相对优、劣势把17个地市划分为6类。[结论]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有其短板和优势,市级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提升重点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以实现黄河下游地市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退耕补贴是维持贫困地区农户消费水平和维持生活消费的重要收入来源,首轮退耕还林补贴到期是否影响了退耕农户的消费是亟待探究的关键性问题,但鲜有研究对此进行探讨。方法 文章基于河北与四川8个贫困县831份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模型估计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消费水平和结构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组间差异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来探究退耕补贴到期对异质性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 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总消费、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影响系数分别为-0.091%、-0.087%、-0.097%和0.030%,贫困农户和低、中消费水平农户受到退耕补贴到期的较大影响。结论 退耕补贴到期对样本农户消费水平产生明显负向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户消费结构改善。贫困农户相较于非贫困农户、低中消费水平农户相较于高消费水平农户更易受到退耕补贴到期的负向影响,为帮助提高贫困地区农户消费水平,维护脱贫攻坚成果,该研究依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