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6月10日.我州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惟一布局在藏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特别是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青海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进一步确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盐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及“开始即循环、生产即清洁”的发展理念,从国家层面形成了推动试验区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我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正式推开,国家设立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第一批十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7日,柴达木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海西及时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暨柴达木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目前,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海西新型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5年10月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之一.把柴达木地区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验区,既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集中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为全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积累经验,发挥示范效应.抓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立足于现有资源条件、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按照"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一区四园"的基本思路,在青海条件适宜的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是海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按照试验区"以科技释放发展活力,以创新增强发展动力,以绿色低碳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以统筹协调增强均衡发展能力"的发展路径,迫切需要找准科技创新与发展优势的结合点,以科技创新做强产业、做长链条、做精产品,全面推动动能转化、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跨越.  相似文献   

6.
国家六部委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确定了我州"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依托,采用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方式才能加快构建柴达木循环经济体系,形成资源综合开发、市场有效调配、循环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内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十一五”期间及未来,加快柴达木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综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将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了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中。认真分析、探索和研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思路、模式及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试点工作启动。选择青海省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工业园区等典型地区作为示范点试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试点范围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范围一致,将以有效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为目标,以城镇、园区和乡村为载体,落实差别化的土地政策,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正式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确立的2年时间内,作为在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充当主角的海西州各家金融机构,如何为柴达木循环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必将极大地推进柴达木资源综合开发、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保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服从大局,服务经济"是检察工作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察机关将正确把握检察工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文明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27日,我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州委、州政府结合海西实际,提出了"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一区四园,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基本思路.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海西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惟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经济研究》2009,(2):17-20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全国第一批13个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是“十一五”规划中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地处高原的循环经济试验区。为深入推进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柴达木地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观有基础,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努力创造高原地区循环经济模式,为全省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部署,进一步探索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18日至22日,由参事室同志及部分参事组成调研组赴乌兰、德令哈、格尔木、都兰等地,对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壮大产业体系、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园区条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编制完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产业项目方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规划》,启动了试验区重点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修编及柴达木绿色产业园、德令哈中小企业产业园、德令哈工业园循环经济推进中心规划编制工作,为形成特色鲜明的试验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明确了方向和定位。二是项目实施稳步推进。采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立法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的示范性发展,不仅需要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上探索新的途径、尝试新的方法,而且更需要在实现循环经济从理论探讨向社会实践转变方面做必要的思考和积极筹划.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是我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中面积最大、行政区划最完整的试验因区.如何进一步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对当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青海省柴达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组织开展的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柴达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的研究,提出了巴州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柴达木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十三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至此柴达木迎来了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006年6月24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评审.与此同时,海西州委召开柴达木循环经济研讨会,进一步强化对设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重大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快试验区各项建设步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为柴达木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应在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2005年,柴达木盆地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验区.当前,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是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在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实践中始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