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独特的竞争力,却并未都得到各国消费者和公众的足够尊重。不少国人也在反思“中国制造”的不足,要求以“中国创造”来替代“中国制造”。我们则应公正地对待“中国制造”,给“中国制造”更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张欣 《成功营销》2008,(8):78-81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今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2008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与国际反倾销的会计应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中国制造”和对外贸易的高歌猛进,近年关于中国经济威胁论、世界工厂论、产品冲击论、输出通缩论等一直未断,有人甚至偏见地认为“中国制造”完全依靠货币低值来竞争,由此对“中国制造”发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倾销,其中不乏是对反倾销的滥用。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还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凸显“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为了应对国际反倾销对“中国制造”的滥用,需要我们恰当运用“会计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土耳其有个未解决的争议,中国产品到底该说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合造”,哪个更为准确?不过,土耳其商人还是喜欢将这两种中国产品区分开来,一类是“中国制造”,一类是“中国合造”。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已得到全球共识,“坐四望三”的贸易大国地位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有上百种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占据世界首位,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哪家中国企业生产,也说不清是哪个品牌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更没有人会说是中国主宰了世界制造业,充其量中国还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如果说日本制造取代欧美制造是靠“制造 品牌”成功的,那么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更多的只是“制造”而没有“品牌”,中国制造的OEM实际上就是洋品牌为中国制造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而中国企业还大多安心于这样一个制造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上超越美国的同时,又受到国际经济低迷、核心技术缺失、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的冲击.本文以“微笑曲线”理论为切入点,从制造业产品类别与产品架构的角度,选取1991-2011年的相关贸易数据,对中国与制造业传统强国在制造环节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中国是否应改变“世界制造车间”的道路,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接着,本文又引入日本“倒微笑曲线”,进一步探讨制造环节是否具有利润空间.研究表明,中国的制造能力依然有限,特别是“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制造能力还很弱,发展好制造环节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因此,有必要继续把“世界制造车间”的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8.
张树庭 《国际广告》2010,(11):37-38
中国制造的提升前提在于中国品牌的本土培育“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品牌化的过程,即从“产品输出”跨越到“品牌输出”。而“品牌输出”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可供输出的品牌,这些品牌不但完成了资本上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建和维护品牌的基础条件;而且在中国本士市场上已经成为行业的翘楚,  相似文献   

9.
“×国制造”的法律意义薛虹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的标签越来越复杂:商标、出厂日期、保质期、成份、使用说明,等等……。产品制造国标志“×国制造”常常列于其中。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商品上“中国制造”或“MadeinChina”的字样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近一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中国的“速度”不断令世界瞠目结舌。上世纪80年代,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不久后,383米高的地王大厦便以“九天四层楼”刷新了这项纪录。人世不过七年时间,“中国制造”一词的知名度便超越了“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这个巨大的“工厂”每小时就向全球输送一亿美元的产品。三十年前,个体经济的合法身份还有待争议,而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数百亿身价的富豪和跻身“全球500强”的巨型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已经不能再用价格低廉的玩具和服装来概括——齐聚中国北京的数十位世界顶级企业CEO发出了几乎一致的声音:中国正在从“产品中国”走向“研发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世界工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还是地摊产品的形象,那么今天,“中国制造”已经是地地道道的精美商品,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这得益于中国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告》2010,(1):112-113
一则关于“中国制造”的30秒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自11月23日起,一则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商业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为期6周,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当然,该广告也有利于重新打造并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鞍钢宪法     
中国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中国制造”的崛起。然而,眼下的“中国制造”正陷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无数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却一直徘徊在价值链底层,始终难以撕下廉价与低质的标签。  相似文献   

17.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相似文献   

18.
娃哈哈变成了“旺哈哈”、营养快线变成了“营养抉线”、百事可乐变成了“白事可乐”、脉动变成“脉劫”、洗发水飘柔变成了“漂柔”、洽洽香瓜子变成“治治香瓜子”;更有甚者,将一个字拆成两个字,雕牌洗衣粉变成了“周住”……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是我国山寨产品泛滥的一个典型缩影。山寨产品一向被认为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这些五花八门的山寨产品犹如寄生虫,让被山寨的厂家蒙受着巨大损失,甚至严重影响到“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近日,美国消费电子展(CES)在拉斯维加斯举行,有约1000家中国企业参展。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技术产业盛会之一,CES被看作国际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中国企业在本届展会上展示了5G、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电动车等领域的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呈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迅猛势头。  相似文献   

20.
1工匠精神:德国制造业品牌之道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特别强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