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已成为湘西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却满足不了旅游人群的消费需求,要想提高民族旅游产品质量,就必须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综述基础上,分析了湘西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构建了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3,(3):133-135
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对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和普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对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是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坚力量,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乎国家全局的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干部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培养与使用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成败,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够很好的协调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民俗旅游发展的内容中,民族旅游作为一种以民族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形式,不仅在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较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景宁“畲乡之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为景区的建设提出了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决定旅游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墨江县举办第一届"双胞-太阳节"起,墨江县的旅游资源逐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旅游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墨江的经济发展.哈尼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国家文化遗产部的认可,将列入少数民族遗产.由于由地理位置以及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等因素的影响,墨江的旅游资源将有望带动墨江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墨江从一个欠发达的城镇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肩负着发展经济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任务,文章从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就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等学科的视角,提出对于缺失文化景观的民族村寨进行恢复的措施和构想,并以此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风格是我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半数以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五百多项,占全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各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西部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也为西部地区广泛、持久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开发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提供了优质的题材.  相似文献   

9.
民俗节日是一个地区千百年来传承的符号,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和浓重的文化底蕴,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态.民俗旅游开发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云南拥有26个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其民俗旅游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国家的边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满里 《企业导报》2013,(5):208-209
凝聚群众力量,开展"边疆文化长廊"、加大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开展当地特色文体活动,从而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加强边防干群融合,共筑边疆同心文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旅游提供支持,成为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引导。文章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品牌的互动发展出发,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艺术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以此开展旅游活动,开发出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并发挥其品牌效应,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对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产权困境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热点。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少数民族群体,却处在旅游收益分配的边缘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归属不清。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产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民族旅游开发中产权缺失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蕴含丰厚价值。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时,需充分保护其文化生态,这也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关键所在。坚持生态旅游观念,不但要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文化生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生态的基础之上的,本文以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为例,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文化生态要素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发现武陵山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缺失、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旅游产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提出民族地区需加强旅游企业创新制度的改革,通过整合文化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立旅游行业自管机构提升从业人员质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目前,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文旅融合创新与特色创建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广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体制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作为后起之秀,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我国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积极打造功能齐全、综合性强的复合体,进而提高我国旅游业整体实力,促进旅游经济逐渐朝着集约化、融合化趋势发展,并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加强对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协同机制含义入手,对我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下简称"南传体育")是广西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绣球、龙舟、花炮、炮龙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融入当地旅游、经济开发当中,它们作为一项特色资源产业,逐步走向区内外市场。文章分析了"南传体育"现状、前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局限和不足,对促进"南传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下简称"南传体育")是广西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绣球、龙舟、花炮、炮龙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融入当地旅游、经济开发当中,它们作为一项特色资源产业,逐步走向区内外市场。文章分析了"南传体育"现状、前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局限和不足,对促进"南传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36):167-169
民族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越来越引起广大旅游者关注。本文结合我国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几个问题,围绕民族地区本土化特色旅游人才培养,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产权界定,智慧旅游,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使民族地区的旅游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琼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104-109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族旅游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大亮点,有力地带动了周围乡村及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在我国城镇化日趋明显的总体形势下,民族旅游社区如何应对内外部压力,有效保护与传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民族旅游社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