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南京市W为例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访谈了解流动儿童在身份认同、学校适应性、 社区融入、 社会支持及家庭未来规划等社会融入方面的情况,分析出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困境主要应归因于社会政策、 社会环境和代际传承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介入、 学校和社区层面对改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度提出了对策建议.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对于改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显著效果和重要启示,并为流动儿童问题研究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3.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不断发展,农村发展则相对滞后,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中,留守儿童群体逐年形成.本文以访谈法和参与观察为研究方法,对Q村中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进行了分析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人员流动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在模式上也由最初的个人型流动为主流转变为以家庭型流动为主流.这种变化随之而来的现象是:大批流动儿童群体的产生.流动儿童是国家长久发展中重要的基础力量,也是城市发展能否稳定的重大因素,他们的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和谐发展的关键性因子.因此,鉴于目前现状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助人自助-助他融入-助人互助的模式介入分析从而提高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以及社会工作实务在这一理论视角下如何为下岗职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讨论了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工作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兵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征集高校大学生入伍,但是随着入伍学生退役返回学习批数增加,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对退伍返校学生的融入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7.
魏昶  汪瑜 《价值工程》2015,(6):297-298
目的:分析留守儿童自尊、社会支持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业成绩量表对27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自尊和社会支持得分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留守儿童自尊、社会支持和学业成绩均显著正相关。结论:自尊和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促进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社会排斥理论成为国内外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它在内涵上有更少的意识形态色彩与政治观念,在视角上更加注重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文化排斥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存在于流动儿童教育中的社会排斥因素,并对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主体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关爱流动儿童一直是国家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我国陆续出台关于流动儿童相关保障的制度文件,各地根据相关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政策。保障流动儿童的入学权利,提高其城市化适应性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梅花镇、玉田镇、潭头镇为例,深入调研,探寻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如福利政策覆盖面小、入学选择受限、水平人际关系具有排拒性和同质性的特征、垂直家庭关系具有淡漠性和渗透性的特征,并以此提出在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面和优化入学条件的同时,改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河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122-123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辽宁省的城市化进程在全国名列前茅。大连这座沿海城市作为辽宁省第二大城市,城市化进程更快一些。一些本地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口也大量流入本市。在这个流动的进程中,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形成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外来人口流入本地后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36):221-223
困境儿童概念起源于国际组织对特别困难环境中的儿童的关注和保护,经过学者、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发展,逐步归纳出困境儿童的内涵和类型。我国近年来对困境儿童的政策关注越来越多,逐步重视和扩大对困境儿童的保护。针对困境儿童的三类困境来源,构建困境儿童个体、家庭、朋辈群体和社区四个层面的社会支持网络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社会融入中表现最为积极,但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郑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以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创业困难,构建出涵盖物质支持、信息支持、精神支持、服务支持的新型创业社会支持网络,从而为创业者提供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旨在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程洁  王小娟  陈伟伟 《价值工程》2011,30(8):286-287
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业、生活、经济、情感、就业等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实现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果、精神面貌、理想信念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教育与社会流动存在着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相互制约因素,现代化的推进及科技革命为社会流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提出了我国教育与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动机、居住状况、消费支出、交往人群等都与他们的父辈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积极改变自己来融入城市社区,但城市社区仍在经济、社会关系和制度方面排除他们,新生代农民工仍处在一个与其父辈相似的尴尬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从政府、企业、市民和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努力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建构出一个基于公平机会之上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员工作为企业的软资产,其流动如信息知识一样频繁,如何才能构建稳定团结的工作团队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社会网络对员工各种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纵观有关人员流动的相关研究,大都忽视了人作为社会组织中一员具有的社会性,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选择社会网络视角对员工流动的进行假设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已成为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议题。本文阐释了欧盟国家关于社会排斥的基本概念及原因分析,社会融入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模式、行动机制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我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基本条件、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进而提出将农民工问题研究置于当代国际社会融入政策研究的背景下,将研究对象从农民工转变为乡—城移民,研究方法中加强社会融入的定量研究,通过政策行动与社区工作,发展并落实农民工社会融入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分层与流动视角的劳资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晶 《企业导报》2011,(11):16-17
本文主要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方面对劳资关系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劳资关系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方面,劳动者的社会分层与其在企业内外部的社会流动都对其与资方的矛盾冲突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