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薪酬激励契约下管理者会计行为的选择问题,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追求隐性控制权收益及其行为短期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激励契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薪酬激励契约下管理者会计行为的选择问题,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追求隐性控制权收益及其行为短期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激励契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是公司并购的主要决策者.文章基于过度自信理论分析管理者自信对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行为研究中现存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提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行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企业为什么要选择股票期权薪酬激励管理者?明晰此问题对有效地使用股票期权激励管理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股票期权薪酬激励的特征以及已有期权激励问题研究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需要在充分理解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并依据管理者行为与企业的特征等实施期权薪酬激励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不断增多。在公司的决策中管理者的个人特征也发挥着不容忽略的重要影响。现有研究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存在着一种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和公司价值有着潜在的影响。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来描述其与公司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围绕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度量方法以及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基于对实际决策行为的调研和文献研究,归纳出公司资本投资决策中管理者经常出现的12种非理性行为,并按资本投资决策的逻辑步骤将其分成3类;然后,针对每一种行为,根据访谈和行为决策理论,提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被检验的38个假设中,有36个假设得到支持;最后,对36个假设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每一种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揭示出行为背后的不确定因素、认知偏差和心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思维框架,为改进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与防范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管理者报酬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公司业绩常常是以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管理者报酬激励很早就被国外学者认为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Watts and Zimmerman,1986)。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的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信息,达到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信息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Healy and Wahlen,1999)。随后,诸多实证研究证实了管理者基于报酬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关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也成为西方盈余管理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所有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管理者行为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目标经常不一致,从而管理者行为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发生偏离。因此,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控制管理者的行为,以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就成为现代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论证以下基本假说:(1)适当的所有权结构对管理者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法律制度对投资者较强的保护可以控制管理者行为的偏离;(3)所有权结构与法律保护可以共同作用于管理者的行为约束;(4)所有权结构对管理者的控制作用受到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18):184-185
在行为金融的影响下,管理者过度自信成为研究公司财务的焦点。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归纳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对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判断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在阐释行为金融这个概念的前提下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找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以探求二者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管理者薪酬业绩比作为管理者自利行为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管理者自利行为是内部控制影响费用粘性的中介变量,内部控制通过抑制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进而影响费用粘性。上述研究结论对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约管理者自利行为进而减轻费用粘性,提升公司价值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已有盈余管理研究忽视了管理者在偏好、风险回避以及技能水平上的差异.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运用高层梯队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下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背景特征的管理者团队可能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发现企业存在管理晋升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破坏性领导行为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主要探讨破坏性领导行为的消极后果,而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研究则相当匮乏.那么,破坏性领导行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基于人格特质的视角,探讨破坏性领导行为的成因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的自恋特质会诱发破坏性领导行为,这种诱发一部分直接作用于破坏性领导行为,另一部分透过道德脱离间接作用于破坏性领导行为,并且,个体政治技能在管理者的自恋特质与破坏性领导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高政治技能能够弱化管理者自恋特质与破坏性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结果探明了促使破坏性领导行为产生的人格特质及其过程,对揭示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志文  吴嘉惠 《福建质量管理》2017,(19):219-220,218
近年来,诸多学者积极探索管理者伦理决策机理,旨在发现提升企业社会响应能力及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途径.这些探索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决定论、 管理者非伦理行为的一系列影响、 管理者的态度以及伦理敏感性等.但在管理者伦理敏感性的构成要素、 如何加以测度和作用机理方面并未做出明确的研究.管理者伦理敏感性是指当管理者处于伦理情境下进行伦理决策时,其对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对伦理敏感性文献的综述与整合,分析管理者伦理敏感性的内涵、 测量和影响因素,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视角下金融机构管理者非理性决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的研究表明,公司管理者的认知非理性与决策情绪驱动,会造成公司的成本支出或价值损失,成为公司价值实现的障碍。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以及决策自主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者决策行为理性与否,已成为我国金融企业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对金融机构管理者决策行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博弈论角度理解盈余管理的涵义,对盈余管理中各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性地分析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决策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行为公司金融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从管理者行为与股票市场行为构成的四种组合出发,本文对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现状做了分类阐述,并就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高管薪酬激励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基于公司业绩设计的高管薪酬往往导致高管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对国内外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考察基于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国外文献研究主要基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假说和契约有效性假说;国内文献研究主要基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假说,但忽略了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9.
国企与民企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Organ及其同事首次明确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OCB)”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有利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和姿态,既非正式角色所强调的,也不是劳动报酬合同所引起的,而是由一系列非正式合作行为所构成,它能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组织效能。由于组织公民行为超越了正式角色的要求,管理者一般不易察觉员工是否实施了这类行为,也不易凭奖惩制度使员工实施这类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研究建立了管理者服务质量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理论模型,发现管理者服务质量承诺通过员工对承诺的感知、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行为等三条路径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研究结果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