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控制雨洪方面,促进景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老图书馆南侧绿地为研究对象,设计雨水花园.将雨水花园的功能、雨处理过程、雨水花园结构、雨水花园面积确定、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雨水花园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等做了相关研究,为之后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指导性意义,更加深入发展可持续景观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城市雨水洪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借鉴国外提出的LID、SUDS等研究,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等相关理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基础上,提出了"划分集水区、提取土地利用类型、计算调蓄容积、技术与施工时序确定"的规划步骤。以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区为示范区,通过Arc GIS的Hydrology模型将核心区划分为38个集水区,将每个集水区按地形地貌进行分类提取;然后以第25集水区为例,详述了海绵城市调蓄容积等指标的具体设计与计算,并引入了地形湿润指数,用于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地块的优先排序;最后总结提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俊明 《民营科技》2013,(11):261-261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建设在全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现通过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使用来分析雨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排放雨水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绿地、花园等的建设,使城市能够与海绵一样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在雨水量过多的季节吸收多余的雨水,并在干旱季节将其排出缓解旱情,这就是海绵城市理念。文章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景是构成居住区景观环境空间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现有的水景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总结出居住区生态湿地雨水收集、湿地植物运用、驳岸处理、景观建筑、雕塑小品设计的方法,构建水体循环系统使居住区污水处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提出改善居住区内的水景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9):100-101
为使得未来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为正确分析使用者对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各组成要素的关注点。以多种调查方法结合的方式,对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怡园进行使用后评价抽样调查。建立使用后评价模型,对400份调查样本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获得影响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因子及后期规划设计的首要解决因子,为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校园后期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许多大学城多建在城市的郊外,这里环境质量优于市区.自行车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成为居民,尤其是学生的重要日常出行方式.论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高峰时段自行车出行量等的分析.得出昆明呈贡大学城地区自行车交通存在校内校外使用量差异大、 校外自行车道利用率低、 校内自行车道无统一规划等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外自行车交通规划实例,对呈贡大学城地区自行车交通发展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能有效管理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雨水的收集、城市水资源的管理、雨污水的合理排放。文章首先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整体设计结构、整体规划、道路整体结构层次设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情况,接着对具体的排水设计进行分析,主要有对绿化带、排水管道渗透、排水沟的设计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高楼雨水的收集方法和利用方式,设计出一套收集和利用高楼雨水的系统。结果表明:高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以有效收集楼层表面的雨水,并将雨水的重力势能通过水轮发电机转换为电能,亦可对发电后的雨水再次收集,二次利用。在南方降雨充沛的地区广泛应用此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节约电能和自来水,解决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和海绵型道路的概念,通过净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总体控制指标及各总体控制指标下的关键分项指标,对指标进行正向化、无量纲化处理及权重设置,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海绵型道路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到"城市看海"似乎成了每年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雨季的保留节目,城市内涝问题越发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软肋。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城市快速化扩张中凸显的难题和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将城市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北京市面临的内涝水患和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雨洪管理理念,提出以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城市"绿色海绵",转变依赖大规模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雨水资源化的新型景观途径。以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拓片区为例,具体研究"绿色海绵"构建的技术方案,规划三级生态雨洪调蓄系统,通过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和就地入渗,实现城市防涝、水源涵养和水景营造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面临的灾害逐渐增多,如何保护城市自己,减少自然灾害,用生态理念来建设城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首先对弹性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目标进行简要的解析,并与海绵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提出弹性景观设计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强调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贞 《价值工程》2019,38(18):28-30
近几年,随着国务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人们对如何实现控制雨水径流,充分循环利用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如何将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绿色城市的构想,是目前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新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安北客站至机场铁路项目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如何实现海绵城市的一些构想,探讨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3):88-92
三维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高校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字校园"和"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校园建设成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为例,基于GIS构建虚拟校园,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并结合ArcEngine的相关组件,对数字校园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开发。其中包括三维场景的建模与优化、虚拟校园系统功能设计以及三维场景的功能实现,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改变了城市原有下垫面的性质,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城市排水不畅、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将雨水简单排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提出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成为城市治水的新方向。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分析了"海绵体"出现的问题,并对面源污染的原因与机理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视角"论城市雨水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波  崔玲 《城市问题》2003,(3):50-53
从雨水收集、渗透、储存等方面入手,提出改造城市非透水性硬化地面铺装为透水性铺装、利用城市凹地作为泄洪储水空间、建立雨水收集储存体系及排水管沟的透水设计等思路,分析了建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为例,分析城市型大学面临的发展困境,指出了城市型校园空间拓展的几种基本途径,并着重强调了"原址更新"的特点和意义。同时尝试将"微更新"思想和建筑综合体形态引入东风路校园更新规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以"场所记忆延续"为导向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从校园肌理修复、外部空间整合与建筑秩序重塑等三个层面,系统论述相关设计策略的生成与转化,阐明了"校园更新需建立在物质环境与文脉延续协同发展之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解师 《房地产导刊》2021,(2):8-9,33
以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前国内外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大环境,结合国内"海绵城市"研究理论及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并对国内外主要低影响开发的理论及技术手段进行综述,以全方位的了解当前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并阐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具体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的要点,以及探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融合最新雨洪利用与管理理念,提出“生态海绵”地区的雨水利用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前瞻性提出雨水资源化的途径.研究优化探讨“生态海绵”的构建技术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海绵”对雨水的渗透及滞留利用,实现水资源保护、城市防洪、水景观及水污染控制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