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阳 《现代企业》2021,(5):162-163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21世纪社会呈现的一种状态——经济发展稳定、增长速度适当、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进入缓慢增长的新阶段,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新动力,从而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全国深化标准化领域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新常态党建工作的特点,运用标准化原理,介绍了党建标准化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创新、 协调、绿色、 开放、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新常态的内在规律,对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入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对于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院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更有效发挥的新路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最新要求,梳理了新常态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影响,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好公立医院内审作用的5条新路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用新理念及新方法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沿着新路径,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使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更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启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及特点,研究出经济新常态准确的科学内涵;从而分析中国在发展经济新常态时所应注意的问题,如应该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注意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适合我国经济换挡发展的客观要求;最后提出科学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合理化建议,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十八大后召开的2012年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更加注重”,首次提出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将发挥企业家才能和作用作为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和重要举措,凸显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对企业家才能和作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票据法》是在市场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意味着在新常态下《票据法》应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逐步完善,进而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从电子票据、融资性票据、资金异化三个部分的论述和比较来研究《票据法》制度理论上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提出票据市场对票据法修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本文立足国情,将在清楚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政策外延以及准确分析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意义和优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余丽 《活力》2021,(4):42-43
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党组织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局面。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是企业的政治中心,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新常态下创新开展煤矿党建工作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做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新常态是铁煤集团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前提,适应新常态是其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高端煤化工产业,实现产业链增值,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科技创新等都能促进铁煤集团经济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刘滨 《管理观察》2015,(22):29-31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如果社会治理没有跟上形势势必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也需要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善治,要达到此局面离不开法律保障,因而要创新社会治理新常态必须与法治化建设相接轨。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关系,建立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社会治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从现有文献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三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体现在“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客共享”等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城镇化滞后、人口红利消失、经济风险加大”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国内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下,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就业问题的焦点.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通过研究,对大学生就业提出几点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会计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进行会计方向的转型和创新,是企业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鉴于此,论文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会计发展方向作了相关论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会计的创新转型路径,旨在为企业管理层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会计管理体系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以此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校预算管理作为规范高校经济活动的主要管理方式,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对高等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起保障和支撑作用.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此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本文从目前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新常态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从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和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探索过程中,习近平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思想.本文通过对新常态内涵的深刻解读,社会呈现的变化和形成原因的阐述,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一种走向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回归新理性——新常态下的经济状态不是衰退,而是对"非常态"下非理性增长的一种纠偏,是一种符合理性的、在数量累积的同时更要求有质量的增长的一种状态。新常态带来新挑战——新常态下投资机制亟待完善;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新常态下发达国家需求下滑导致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压力增大。新常态蕴含新动力——新常态下,投资和出口这些传统的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变得不可靠、不可持续,因而会逼迫中国经济走创新驱动的新轨道上来;新常态下,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遏制政府的GDP冲动,进而驱动经济理性发展;新常态下,通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公平和包容性增长从而驱动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正在步入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的转换期、结构升级优化的调整期、创新驱动成为主力的政策消化期,三期重叠的社会"新常态"时期。面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的重要机构,要适时调整工作目标与思路,对审计的职能进行新的定位,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保障作用。本文根据经济的新常态政策,针对我国国家审计的理念、职能、方法、目标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探析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也发生重大调整,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对北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要紧抓机遇在全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有力推动首都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20):224-22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科学阐释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一线劳动者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高职教育是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度拓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