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涛涛  王文华 《财会通讯》2021,(21):173-176
传统商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新文科建设是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积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在"主体经济性质"上积极探索,健全了校校、校企、校地多方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突出了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电商业态,其中,传统零售业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电商“新零售”模式。随着线下和线上零售业由对立冲突转为相互促进融合,销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淘宝、京东等为领头羊的电商巨头充分展现了电商“新零售”模式的活力。电商“新零售”模式的发展刺激着新的消费潮和创业潮,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在对多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以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并为其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12):205-20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金德发展。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形成立体式的"众创空间";加强创新创业的辅导队伍建设;联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展创新创业联盟;建成互联网+的科技型孵化器;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业和创新提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创业创新是新常态背景下发展思路的转变,剖析创业创新的内涵,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就业政策的新导向,树立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为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之花竞相绽放,重庆市于近期举行了第四届"近悦远来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这届峰会呈现出许多新亮点和新看点——峰会为期两天,期间10个"甄选"创业项目获意向投资4300万;人社部门负责人和创业导师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创新创业的未来与趋势;多位院士专家也在峰会期间"建言献智"。总体来看,峰会呈现出百家"智慧"充分涌流、创客风采竞相绽放,创新项目百舸争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抓手.通过对现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研究,根据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提出了将人工智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时代教育实践体系,通过理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训教学、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必须始终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为此,高校必须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确保企业在专业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习基地、“1+x”证书制度落地等方面发挥出指导作用。文章以创新创业导向、校企合作这两个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校企合作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提升高校校企合作水平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大学生应该发散思维,勇于挑战,寻求自主发展的道路,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推出和实现,体现了社会、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体现了公共服务环境下,对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对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公共政策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展现了全新的视角,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有益补充.本文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并从改变观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校内、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等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发展方向,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对创业及创业教育需要从新的角度提高认识。为此,本文就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四个误区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兰小毅  苏兵  徐阳 《价值工程》2012,31(26):263-264
针对目前就业形式的现状,我国各个高校相继提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构建了一个以实践、创新为特色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即"专业实践技能、创业实践技能,创业创新素质"为一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实施旨在完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课程受到学时和经费限制,有些想法和思路无法在课堂内得到实践。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思维:课内理论讲解—课内模拟实习—课外真实操作。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对部分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的同学,鼓励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优才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9):70-7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文章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围绕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模块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设计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体系,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应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方针,众创空间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持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它是各类创业服务平台的综合升级版,是全民创新创业的外在表现。新型创业孵化器基于为入孵企业提供更为人性化、合理化、优质化的孵化服务,得到了创业者的青睐。文章以"服务"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众创空间给新型创业孵化器功能带来的影响,为众创空间和新型创业孵化器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12):43-44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引擎,但是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却缺乏应有的关注。为此,首先对我国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34):252-253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何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践探索,提出了"课程主导、丰富载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互联网、 大数据以及共享经济的到来,为创新创业教育向更低成本、 更大规模、 更便捷高效的方向拓展提供基础.新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支撑"双创"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院校得到大力推广,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新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新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后,国家需要培育大量具备创业能力、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为例,分析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方面的常见问题,探讨双创时代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一直对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如今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即主要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从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标准,注重开发、制定校企特色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三个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