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他在郑国为相时,郑国的上卿子皮曾来找他,让他任用尹何为官。子产说:"他太年轻,恐怕不行。"子皮说:"他很好,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学着治理吧,边干边学慢慢就会了。"子产说:"不行!你要是真正爱护一个人,就要做有利于他的事情。如今你因为爱护他就让他去从政,这就犹如让一个还不会用刀的人拿刀去切割,反到会伤害到他。你爱他,却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你的爱护啊?……是  相似文献   

2.
苏万贵 《会计之友》2007,(8X):94-95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信用,不仅将其列为“五常”之一,而且将其作为立身之本。这方面的格言、故事很多,不胜枚举。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提出施政之要,就是足食、足兵、民信,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保留一项,那就是“民信”,因为民无信不立。可见,信的极端重要性,孔子将其看得比食、比兵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祚 《人力资源》2006,(4S):19-19
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才测评”一词,但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知人,用人的意义。孔子提出了最早的人才评价原则。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观察他的行为,要“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4.
《财会月刊》2014,(8):I0010-I0010
有人说中国古人没有信仰。堂堂五千年文明古国,无信仰怎么可能走到今天?只不过中国人的信仰更复杂、宽泛,更不明显,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不易为人觉察罢了。  相似文献   

5.
张凤 《价值工程》2010,29(28):241-242
人们的审美活动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按照康德审美自由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意识由于强调消费性和快感满足,往往忽视了对人的精神培育所起的作用,强化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于持续转型的当代中国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汤宪鸣 《质量春秋》2010,(10):18-19
低碳经济是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组之一,低碳生活如今成了都市人群的新时尚。2009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隆重开幕.会议的主题是“节能减排。绿色生态”。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讲述的是一个商界英雄的故事。该剧的主人公是山西祁县乔家堡著名商户“乔家”的第三代传人乔致庸。乔致庸的一生贯穿大清王朝的晚期,他以乔家这一晋商中的家族事业为舞台,怀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梦想,为实现自己青年时代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宏愿,  相似文献   

8.
刘文燕  刁俊 《中外企业家》2013,(3S):253-254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史上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重要工具书。本文将以《说文解字》中表示一日内时间划分的时间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举例论证,例析部分用字。  相似文献   

9.
吕营 《财会月刊》2008,(4):I0003-I0003
“环境保护”一词虽起源于近代,但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人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夏朝时有“禹之禁”,类似于现在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环保的法规了。而荀子在谈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时说:“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相似文献   

10.
王巍 《价值工程》2010,29(4):133-133
审美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非常重要,应该成为翻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一起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本文试从翻译过程中审美信息在各个层面的表现入手,探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以供任课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荐书是求职者推销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想让自荐书在数百甚至数千份资料堆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在古代,有一种类似于现代自荐书的形式,叫做“行卷”,就是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诸名流、显宦或献给皇帝,以期争得声誉或一官半职。也称“投献”或“干谒”。  相似文献   

12.
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当这句台词从中国合伙人旁白口中说出时,成东青与王阳正站在时代的路口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中国3位合伙人的命运在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这句旁白被念出后开始改变。可以说,影片中的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神农氏时,就已“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了。《诗经·氓》载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说明乡村贸易很早就产生了。因此,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独特的经营谋略。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信访工作的起源 中国古代最早的信访工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史记·文帝本纪>上说:"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这里所说的"古之治天下",指的就是尧舜治理天下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华彬 《企业导报》2012,(20):242-243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蒙古族舞蹈的分析,可以看出蒙古族舞蹈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审美意识发展的轨迹。蒙古族舞蹈是在国际舞蹈文化相互交融的大趋势下,在迎接挑战和表现主体个性的过程中,向世人们呈现出自己的现代审美意识。这种现代审美意识,正是蒙古族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前提。通过对蒙古族舞蹈所具有的现代审美意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加深对这种意义的理解,从而促进蒙古族舞蹈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留 《财会月刊》2010,(1):I0032-I0032
鞋尖上翘,是我国古鞋的最典型的特征。史称,鞋翘始于先秦。南北朝时,鞋饰丰富,款式各异,主要也表现在鞋翘上。如:晋有凤头履、聚云履,梁有分梢履、立凤履、翁头履,陈有玉华飞头履,西晋永嘉年间又有鸠头履。其中,凤头、立凤和玉华飞头履为妇女所穿,其他一般为男子所着。  相似文献   

17.
尽管古人并没有形成"调查研究"的明确概念,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深知,为了巩固政权就必须了解民情,而了解民情就要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有些做法属于典型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文坛的大文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中国的看法不仅代表了明治时代广大日本人的主要观点,同时也对日本民众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研究夏目漱石的学者不乏芸芸,通过对夏目漱石作品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夏目漱石十分矛盾的中国观。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憧憬膜拜和对近代特别是当时时值清朝末年的中国的不振的哀之不振之情构成了夏目漱石最纠结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哲学以"逝"的眼光来看待万物,在这样的审视下,没有固定不变的物,如杜甫诗中所言:"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变才是永恒的主题。而有些组织的领导者缺少变革的勇气,走不出自身的"洞穴",也看不到尼采眼中的那座花园,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都是眼前暂时的安逸而已。  相似文献   

20.
苏捷 《乡镇论坛》2014,(10):1-1
著名纪录片导演焦波.在山东一个叫杓峪的村里,历时373天,拍摄了一部名为《乡村里的中国》纪录片.获得了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纪录片犬奖。影片记录的众多人物里,村支书张自恩令人又感动又心酸,拍摄他的初衷,是因为焦波觉得,“他或许不是优秀‘村官’的代表,但肯定是个有代表性的‘村官’”.并且,通过他的身影.可以记录更完整的村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