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实现调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对甘肃省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研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甘肃省2007年及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果表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增长较慢;后向关联程度较弱;前向关联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对辽宁工业振兴意义重大。基于辽宁省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中间投入率界定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测算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程度,并建立四维象限,分析两产业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因此,辽宁省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拉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河北省投入产出表研究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提供服务,其中分销性服务业需求最大;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推动能力普遍大于需求拉动能力,但产业关联效应不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序列数据,从生产性服务的特性出发,深入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三大产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最少,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相差不多,但在部门之间有差别;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明显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说明服务业产出离不开制造业产品的供给;对服务业整体而言,反映后向联系的影响力系数和反映前向联系的感应度系数均较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或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均不明显。由此,我国应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其产业关联度,以此促进新常态下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7.
《物流时代》2014,(9):22-22
8月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举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在会上表示,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市汽车产业的关键时期,发展基于汽车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有效促进上海市两大关键产业的发展.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出发,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行业的关联性概念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通过对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汽车产业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论文研究了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汽车产业和外部环境的数量关联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并在产业集群中表现得最为集中.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区域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据调查,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在产业集群较为密集的地区,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对潜在需求的引导和激发不够.因此,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推进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实现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陶瓷产业发展为例,提出梧州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部门模型,分析工业化不同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演变,并对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互动发展关系;中部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弱,尚未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不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两者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最低。因此,各区域应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东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明确政府职能,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中部地区应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西部地区应跨越重工业化阶段,着力发展轻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以中小城市为主、大城市为辅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8月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开展的工作和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并就《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的背景意义,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及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李朴民主持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未来几年,江苏省淮安市要建成辐射2000万人口的江苏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抓住机遇,促进河南服务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紧迫要求。要认清河南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条件,一是金融危机形势下河南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二是河南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三是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为河南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四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立足重点,加快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二是要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优势服务业;三是要促进农业服务业大改善;四是要促进民生性服务业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理论和实践表明,作为从制造业内部生产部门独立发展起来而又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等诸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三年山西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具体行业现状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主要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到其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本文提出河北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关系所决定的;是"做优二产"的需要;是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同时提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低;结构不优;缺少具体的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和有关政策;人才匮乏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发展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通过科学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强产业链的引导,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水;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协作;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与工业大省,迫切需要实现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对国民经济作用最显著的部分。本文通过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较为全面的剖析了河北省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的优势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从而给出具有河北特色的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应用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7,(1):135-141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可能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有影响的多个因素,构建理论模型,采用近10年来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因素对不同细分行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是,在所有因素中,市场机制因素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所有行业发展的影响都成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聚集、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载体、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谋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突出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特色和重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标:考察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大致呈现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而且,前者对后者的拉动作用要小于后者对前者的推动作用,两种作用间的落差亦由东向西递减;此外,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来看,这种双向产业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部门,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程度不高。研究创新:将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在考虑行业异质性和内生联立性的基础上,单独考察其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价值:有利于纠正目前对我国产业互动发展的低估,对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协同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其中以金融业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中介变量,但生产制造成本并没有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