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行商标立法中注册原则的确立导致了法律对在先使用者利益忽视的不公平状态。本文将“劳动理论”作为“使用是商标专用权取得的正当性基础”的理论支撑,对商标制度分别选择注册原则和使用原则在实践中的利弊进行了充分比较,提出商标立法应当体现注册者和在先使用者之间、经营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合理的利益均衡,并具体设计了更能体现在先使用者利益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商标权保护范围包括推定混淆区域和混淆可能性区域,注册商标的使用应当作为获得混淆可能性保护的必要条件,这一修正既尊重了申请在先原则,又维护了公正的市场环境,具有正当性。司法应把握现实的消费规律,才能贴近相关公众的认知水准,才能接近法律规范的本意。商标近似不应成为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充分条件,商标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对混淆可能性判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真正混淆的证据,同样不应成为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商标先用权制度是商标法为克服登记注册制度的缺陷,解决在先使用与在先申请的矛盾而设计的一种补救措施。我国商标法的自愿注册原则,使未注册商标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为此,应借鉴国外相关规定,构建我国未注册商标先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较为常见的一般商标混淆,商标反向混淆因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大,且产生的危害的隐蔽性更高,甚至可能会造成被侵权人获得经济利益的反常侵权结果,而曾被排除在商标侵权的范畴外。但是随着"Big Foot"、"Bee Wear"等一系列"蚊子叫板大象"案件的出现,这种新型的侵权形态逐渐发展并得以确立。由于这种商标混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被侵权人直接的经济损害,因此在解决这类型案件的纠纷以及处理赔偿问题时,需区别于传统的商标混淆侵权。现从成文法出发,结合美国及国内的司法判例,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以及处理机制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商标淡化行为日趋隐蔽和精进。学界关于商标淡化概念的讨论众多,然商标淡化实际是指,在后商标权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用在与该驰名商标所标示的非同类商品或服务上,因在后商标与驰名商标相似而使人产生联想,导致该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被削弱或商誉受损之行为,而不管该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也不管是否存在混淆、误解或欺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搜索引擎服务中,某些居心不良的商家在自己的源代码中加入知名商标或商号作为搜索关键词,利用他人商标的知名度或商誉侵占市场,抢夺业务.对这些被链接的第三方的商标侵权行为应当在传统商标售中利益混淆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初始利益混淆”理论,以保障商标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要防止“初始利益混淆理论”适用扩大化,以平衡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对于商标名称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赋予商标以人文内涵,另一方面还不能同在先商标构成相同或近似商标,这样就不仅提高了自身商标的显著性,而且还避免了潜在的商标侵权风险,在判断商标是否构成近似商标时,不仅要看商标之间的音形义的近似性,还要结合商标所注册产品是否属于类似产品。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商标注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辉  高升 《黑河学刊》2009,(6):104-105
以混淆作为商标侵权的评判标准,在商标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民事救济是商标侵权的主要救济形式,行政救济着眼于维护正常的商标使用秩序,对于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予以刑事制裁则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强调对商标权保护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超越合理的权利范围。  相似文献   

9.
商标与商号之间的权利冲突纠纷早已存在,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扩大影响,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商标的作用日益重视;而某些企业受利益驱动,规避法律,故意制造商标与商号的冲突,导致市场混淆,侵占或损害他人商誉,实施不正当竞争。之所以产生冲突,不仅有构成要素及功能上的原因,还有立法上的缺陷。规范、解决和避免商标与商号冲突,制止不正当竞争,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钟幸运 《老区建设》2013,(12):33-34
现代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就如同大家利用"微博"一般,又如企业通过"微信",把无数条不同产品的信息传递给千千万万的消费者,但这又并不是只限于一种信息,它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和诚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俗称"牌子"的商标,已经像某些人对吸烟成瘾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对它们的依赖性不容忽视。在商品市场的各项商业活动中,特殊标志与商标是十分近似的一种标志或标记,他们有的与商品经济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使用在商品的商标,所以会造成特殊标志与商标相混淆。然而,商标与特殊标志是私权与公权的代表,它们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故而导致了商标与特殊标志之间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标与商号之间的权利冲突纠纷早已存在,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扩大影响,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商标的作用日益重视;而某些企业受利益驱动,规避法律,故意制造商标与商号的冲突,导致市场混淆,侵占或损害他人商誉,实施不正当竞争。之所以产生冲突,不仅有构成要素及功能上的原因,还有立法上的缺陷。规范、解决和避免商标与商号冲突,制止不正当竞争,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对地理标志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地理标志的申请量逐渐加大,导致商品之上的在先商标与地理标志的纠纷愈演愈烈,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刻不容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剖析在先商标与地理标志的冲突成因,进而提出相关矛盾的适用原则及协调方案,以期对中国商标和地理标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晓巍 《魅力中国》2010,(35):167-167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互联网所具有的巨大商业潜能,但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领域一个新的问题——域名和商标的权利冲突——越来越凸现出来。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某域名与在先注册的商标发生冲中突时,该域名是否侵犯在先注册商标的商标权呢”。本文拟从法学视角对其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分析域名的作用和性质,揭示域名和商标权利冲突的原因,并运用分类讨论等逻辑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改革都是从顶层结构入手,根本有别于市场经济中私募在先公募在后、区域性市场在先全国性市场在后、柜台交易在先证交所在后、“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常规路径。为使高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早日借力资本市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仍然不妨尽力去做,“自下而上”的改革也亟需尽快起步。本文针对股票的私募、区域性市场、柜台交易这三个“低层次”特征,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报告》2007,(141):1-15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管理经验表明,法规政策的变更是顺应国情变化的结果;商标管理工作也应随着工作情况变动而及时调整;在统一的法规政策框架下,应允许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采取更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国外商标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使用原则和注册原则互相借鉴,逐渐融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呈加强趋势,商标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发达国家重视海外商标保护,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在华商标大国的商标发展和政策动向。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开发研究》2007,(6):120-123
商标是企业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良好的商标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有形资产。作为商标的主要拥有者,企业应加强对商标的管理,充分发挥它的巨大效益。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省企业的特点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关于商标管理的对策,使企业能更好地管理商标、利用商标,更好地为甘肃省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7,(139):1-14
商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培育商标要以良好的使用环境为基础,而不仅仅是鼓励注册。近年来,商标发展形势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压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改善商标使用环境已成为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商标法规政策体系尚需完善、商标管理能力增长跟不上工作量增长、商标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仍存在,影响了企业创造商标、使用商标的信心。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商标使用环境,促进商标创造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9,(11):10-10
平安商标案可谓一波三折。2004年7月9日,香港平安证券向香港知识产权署商标注册处申请注册“平安”、“PingAn”两个商标,发现这两个商标已被中国平安于2003年8月30日抢先注册,香港平安证券认为自己使用“平安”品牌在先,遂提起诉讼。2006年8月30日,香港高等法院依据“使用在先”原则,判决中国平安败诉。中国平安不服判决,申请上诉。  相似文献   

19.
李爽 《产权导刊》2013,(11):42-44
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知识产权融资市场的产生,利用商标进行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但商标权融资的前提是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只有进行准确的评估才能使商标的融资价值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商标价值的来源的分析以及对现有商标评估方法的介绍和评论,提出商标评估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形反向假冒是将他人享有专用权的商标从商品上去除,未在商品上加贴自己或他人的商标,然后在无任何标志的情况下出售的行为.现行<商标法>尚未明确加以规制,然而其危害却非常严重,文章建议在<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将隐形反向假冒行为明确定性为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