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后群体作为中国未来10—20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婚恋行为预示着未来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某种发展趋势,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直面80后的“闪婚”行为,深入分析“闪婚”行为的原因,剖析“闪婚”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进行科学引导以使“独一代”理性地对待婚姻,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伪娘"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内遇到的一个社会学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以及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用社会学的视角解读"伪娘"现象,同时对伪娘现象本质的思考,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非婚同居已成为一种难以禁止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非婚同居现象的发展状况、社会成因、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提倡非婚同居前的理性思考、认识非婚同居的理由及利弊,作出明智的选择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婚外恋"现象的普遍存在,从社会结构的变迁,婚姻家庭职能的变化,人性本能的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婚外恋"现象增多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减少婚外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寨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山寨文化产生的动因、性质、运作方式及其最终走向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山寨文化的研究成果,力图对山寨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从以上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7.
8.
闪婚作为一种快速的婚姻结合方式,它表现出的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思想转型的结果。然而我国法律关于闪婚现象的管理,则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闪婚现象在现代社会生存竞争中发展的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出诸多的问题,对于当前的闪婚现象,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客观地去看待,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规范和引导,法律应对闪婚现象作出反思,并加以完善和规制。 相似文献
9.
“用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9年仅以四个百分点之差接近 相似文献
10.
没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没有高档的写字楼群,在“火爆不了多久“的质疑声中,周浦万达广场从开业一直持续火到今天。从快速开发、快速开业到快速繁华,“万达现象“印证了引进优质商业旗舰对区域经济的强劲驱动,更为政府服务商业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10年来的发展历程, 开化已经抢先一步开始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虽然开化经济的发展远不能称其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其称之为“开化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学界比较关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逆向选择”现象,认为这是导致当前“新农合”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并多主张以强制参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农民“逆向选择”实际具有两面性。过分强调“逆向选择”问题的危害性根源于论者心目中的数量规模型发展思路。消解“逆向选择”问题将有利于“新农合”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而消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抑制“新农合”内的过度医疗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围绕着中国高铁投资墨西哥修建自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市高铁一事引起的种种评论和猜疑,目前基本已经平息,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其他各方,逐渐趋向理性。虽然事情的发展有点波折和难以理解,但客观看待撒标的理由,应该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16.
诺思的"国家悖论"深刻地阐释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抑制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国家悖论、制度创新与个人理性选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审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并针对如何构建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微博作为新型的网络互动平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基于微博的特点和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阐述,微博虽并未从完全意义上表明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但为公共领域的转型创造了机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提高,在婚姻家庭中也出现一些与经济相关的问题,例如为经济出现争吵、离婚甚至是"出轨"等。利用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从收益、制度、信息、精神需求等角度讨论这些问题的表象和原因,有助于解决婚姻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增进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20.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是著名京剧老生“马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道路漫长而又曲折,艺术成就显著而又辉煌,在中国京剧史上创造一个“马连良现象”。认真解读“马连良现象”,对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可以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重要价值。本文从“马派”地位独占一席、“马派”艺术独树一帜、“马派”薪火独成一军三大层面。对“马连良现象”及其所创造的“马派”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