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张群 《全国商情》2005,7(8):62-64,69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涵义和性质着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拥有的两种收益索取权:合同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指出市场中的企业不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而是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共同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组织。企业所有权界定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企业剩余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间接定价,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的适当安排有利于激励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王惠凌  李攀艺 《现代经济》2009,8(1):114-115,96
基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不完全契约的分析表明,由于面临着被企业“敲竹杠”的风险,员工往往缺乏积极性通过“干中学”获取专用性人力资本。在此基础上,通过显性契约,对如何激励员工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非升即走”和“非升即留”等几种能有效约束企业“敲竹杠”行为的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配置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契约各方的利益。理论上说,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应当是: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和控制权的配置相对应,让企业的风险承担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但企业所有权的最终安排取决于契约各方凭借自身实力进行博弈。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最终安排的具体表现形式。财务会计作为协调契约各方利益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相一致。“受托责任观”是对传统的“股权至上”逻辑和股东单边治理模式的反映,而“决策有用观”则体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共同参与企业治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进化博弈框架下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所有权理论研究的前沿。最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就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匹配,这是理论界的共识。而两者是否对称匹配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势力的对比。人力资本所有者占主导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将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比物力资本所有者更多的信息,但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使物力资本所有者改变对企业收益率的预期.在假定人力资本存量H和索取权β外生的条件下,物力资本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形式加入企业,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企业的控制权在二者间分配.模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隐含结论:如果物力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有着良好的尽职预期,那么他将愿意提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分享份额并同时提高投资总量.虽然提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分享份额会减少自己的相对收益,但是由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尽职而增加的企业收益会提高他的绝对收益.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本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契约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在企业所有者与人力资本间的契约关系中,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是其契约关系的基础。本文在对人力资本与一般资本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作为权益参与分配的契约角度,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方法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内生变量。当企业所确定的契约安排能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产权完整性有一个较好的预期时,能够减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强劳动契约的自我强制实施能力,实现劳动的有效供给,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企业价值的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是一个博弈过程,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考虑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企业内部所有权、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企业性质的改变,以委托一代理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理论显示出难以克服的缺陷,而究其根源,是它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公司中的产权地位。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进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论断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因此,必须对国有企业治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突破原有的“股东至上”逻辑,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使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由形式变为实质,并具有利润的分配权。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外化。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谈判实力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的风险承担性和异质性对谈判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间接形式和直接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力资本存在于个人体内,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使用有最终的控制权。这一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在对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按照合约中规定把人力资本全部投入到企业的现象。因此,企业必须对其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激励和有效的约束,以保证物质资本所有者以及其他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与融资契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过程中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作用的分析,本文在考察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时,根据如何获得(专利)技术、如何参与创业来界定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的主要模式。基于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特征的判断与对其融资契约选择的考察,本研究在企业家理论框架下,分析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资本与产权的交换形式,设计企业家最优创业融资契约。不同的创业形式有着不同的契约安排,不同的契约安排决定了专利权人、企业家和投资者不同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配置,继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角度,构建了创业融资博弈模型,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融资契约安排的现实规律,把握民营科技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企业契约性质时,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其对企业契约形式的影响:企业是关系契约和隐性契约的结合体;不完全契约同时影响着企业契约的当事人的行为,这就使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机制,都必须注重能够促进契约当事人相互合作的社会资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控制权安排有两种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资本所有者”的范围内,两大理论都承认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控制权主体,都是基于“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下的企业控制权安排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控制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力。合理地安排企业控制权,应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以实现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可能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非人资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降低,"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并非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劳动雇佣资本"的命题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的契约安排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型,针对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不同合同形式下,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优先股合同最适合我国的风险企业,国有风险资本只有投资于成熟项目才可行.  相似文献   

17.
企业治理是针对各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由于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与其拥有者的不可分离性、企业运用只能激励而不能“挤榨”性以及购买时具有“事前讲不清楚”的风险性等特征。因此,在企业治理中必须构建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制度、激励机制和激励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对“人本”的判断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广义劳动价值观、企业契约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企业“资本丛林”划分体系,形成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体系。通过对中国制造行业450家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作为截面样本数据进行数理证明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人本资本结构较大的存在价值,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优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9.
非对称信息下经济主体行为互相作用方法很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团队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企业文化制度。中国实体民资中各级委托代理关系的离心效应显著,委托代理链中的团队合力效率很低,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据调查和回归分析,激励与惩罚机制的有效性、职业发展机会与空间、雇主的声誉与诚信程度、公司的规模与形象、企业的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其关键。因此,作为委托方的民资企业家,为保证其积累的资本长期稳定发展,应当从代理方隐含的反博弈行为和后果出发,运用现代公司制度中的契约理论和团队精神,在短期契约中,重视奖惩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在长期和约的制定上,以利润固化和利益风险共享为准则,造就和留驻优秀的人力资本代理人队伍;公司的发展战略,应当以中长期代理雇佣契约制代替即时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的明星用人体制,消除代理链上各层知识资本员工对民营企业家的诚信、声誉、形象、福利和保障的后顾之忧,重塑新型委托代理链中的团队合作关系,实现公司内部纵横向各环节之间托代理关系的同心合力效应率。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本有内生和外生两种人格,内生资本人格即所有人格,外生资本人格即经营的人格,内生资本人格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的真正动力,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变经营的外生资本人格为内生资本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