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作共赢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渤海城市群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后,我国经济增长重要而关键的"第三极",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京津冀都市圈作为环渤海城市群的区域核心和重要增长极,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空间主体,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主体形态和核心战略。环渤海城市群人口密度大、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强,是我国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重要区域,集聚了我国多个国家战略地区,承担着引领国家产业升级和空间转型的历史重任。文章着眼环渤海空间一体化发展,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以全球化视野审视环渤海城市群的优势与不足,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目标、战略与格局,促进环渤海地区在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过程中成长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环渤海城市群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东部沿海城市群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经济正在向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集聚.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仅占我国的1.61%,人口占10.08%,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GDP占到近40%,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2倍,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同类指标的比率均超过了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环渤海城市群迅速崛起,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实力普遍增强。本文采用城市竞争力模型,比较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依据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指标,对比研究了各中心城市在20项指标上的异同。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促进环渤海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必须看到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推进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战略是在经济聚合与区域合作中寻求经济互补;探索经济聚合规律与趋势;构建核心竞争力;谋求聚合效应;探讨有效的组织与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的分工协作,促进功能有别的三大城市群发展以及形成一体化的环渤海旅游圈,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东区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都应当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区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确立"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形成半岛城市群。半岛城市群要"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推动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特色发展。同时在制度创新中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载体,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唐山为龙头的冀东城市群是环渤海城市带、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实现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目标的战略支撑。文章提出了加快冀东城市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沿海大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整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按照我国沿海大城市群的演进趋势和合理布局的需要,借鉴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和整合的经验,我们认为,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大城市群在内的环渤海城市圈,与长三角和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会展举办比较集中的大龙头城市京、沪、穗在经济区域中备有优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会展城市群争高下结局难料;三大会展城市群内部也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纷纷争切会展经济这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城市间与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竞争力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级城市群竞争力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渤海聚焦     
<正>山东:滨州市滨洲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鲁北平原,是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结合部。全市版  相似文献   

13.
营口市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出海口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港口城市,目前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沈阳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周边的诸多地级市与正在崛起的县级市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城市群。在经济上这些城市紧密联系,城市化与同城化相辅相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沈阳经济区。将沈阳经济区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环渤海经济区日渐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经济热点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地处渤海湾南岸,在环渤海经济区中举足轻重,环渤海经济区的崛起必然会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前不久,记者进行了环渤海湾采访,对这一经济区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思考。记者穿行在5800多公里的渤海海岸线上,发现沿岸由17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带,俨然是一片大工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纵横东西南北,从辽西走廊、京津唐地区到山东半岛,不论是沿海开放城市,还是非开放地区,开放与开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  相似文献   

16.
汪海 《特区经济》1992,(8):11-13
<正> 一、建设沿海大铁路是缓解运输紧张的当务之急到本世纪末,我国沿海将出现四个巨大城市群,即以北京、天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厦门、福州、台北为中心的闽台海峡城市群,以香港、澳门、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这四大城市群,均拥有若干个全国性以至国际性特大城市、数十个大中城市、数千万城市入口、数千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数百万经济科技人才。其规模之大,为中国之最、世界罕见。沿海四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最先进和最庞大的生产力、创新力和影响力,是带动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经济发展极。  相似文献   

17.
论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山东经济》2009,25(1):137-141
中国进入了“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作为山东“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需要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主动南下淮海,自觉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实现特色发展,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之间的市场合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半岛区域金融合作体系,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由此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19日,注定为长沙值得“记忆”的一天,长江中下游武汉经济协作区(以下简称武汉经济协作区)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此召开,31位市长用睿智的思维为武汉经济协作区注入了新思想:将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赣北城市群打造成为“三小时经济圈”,将其建成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之后第四个快速增长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19.
京津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与天津相互影响形成了临港双核城市群,天津港在该双核城市群乃至发展京津冀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空间区位、贸易地位、经济基础、市场载体等多方面分析,天津具有足够优势成为依托港口带动京津冀经济发展的龙头,其间还有诸多因素阻碍着京津冀之间的区域合作:京津冀缺乏总体规划、不合理的经济梯度;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为此需要:统筹港口与腹地间的关系、明确天津在环渤海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以便构造出以天津为核心的乃至以河北省临港地区为依托的京津冀的港城互动的临港带动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办公室在滨州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环渤海市长联席会办公室的关心支持下,勇于以推动环渤海区域合作和服务滨州发展为己任,以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以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以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优良作风,紧紧扭住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这个重点,坚定不移推“入圈”,促对接,千方百计克服工作关系不顺、人手少、经费严重紧缺等困难,竭尽全力推动滨州市委提出的“进群入圈”(进半岛城市群,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八个对接和环渤海地区第十二次市长联席会通过的《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八项合作的落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得到了天津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环渤海市长联席会办公室评为2006年度区域合作先进单位,这是自2002年以来连续第五次获此殊荣,为滨州市争了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