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前言设备在使用中会有损耗,这种损耗的程度由使用所得的纯收益来衡量。最后,纯收益将会达到一定程度,使更新设备在经济上变成合理。我们希望确定的是一项最优的更新方针。它可使长期运行所得的经过折算的总收益最大。假定更新后的设备恢复到全新状态,每次更新后费用与收益的趋势将保持相同。由于设备是长期的使用、故更新方针是周期性的。因此,选出设备更新的最优方案,从而为设备维修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转为实用的技术措施。2基本模型2.1基本参数的确定目标为确定最优的更新间隔期,使设备长期运行所得的总收益为最大。则有T…  相似文献   

2.
机械加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损耗,这种损耗的程度由使设备使用中的纯收益来衡量。最后,纯收益将会达到一定程度,使更新设备在经济上变成合理。我们希望确定一项最佳更新方针,它可使长期运行所得的,经过折算的总收益最大。假定更新后的设备恢复到全新状态,每次更新后费用与收益的趋势将保持相同,由于设备是长期的使用,故更新方针是周期性的。因此,选出设备更新的最优方案,从而为设备维修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转为实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主要描述生产设备管理过程中维修方式的选择和最佳更新时间的决策方法。根据设备的状态运用马尔科夫决策来确定采用何种维修方式,使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采用连续复利计算法,计算出设备更新计划期内设备购置费用和维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总费用之和,根据最短路原理确定设备更新的最佳时间,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计划年限内设备更新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单位车队的一部分设备由于严重老化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共筹集到27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如何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即更新的设备能够最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折旧费作为补偿设备损耗而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其提取量能否适量足额,对于补偿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对于“足额”问题,一般只从静态视角来看待,即把“足额”理解为所提折旧费的累计是否能满足设备退役后的更新需要。没有注意折旧费逐月逐年提取后,并不是作为储蓄资金静置待用,直到设备退役后才将此累积资金投入更新使用。事实上,企业提取折旧费后,一般都是即时投入,主要用于购置设备,而新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现行折旧方法与设备新度系数考核的初衷是有矛盾的。1.设备折旧跟不上设备价格上涨指数。设备更新的价格总是高于旧设备的原值,更新设备必然要增加较多的投资,因此设备折旧基金的积累跟不上物价上涨,不能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2.设备更新资金占基本折旧基金的比例很小。基本折旧基金除用于设备更新以外,还要用于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房屋建筑、治理“三废”和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7.
设备更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时间日趋缩短。目前,我国煤矿设备显著特点是:设备陈旧,有些煤矿还在使用三、四十年代的设备。这是造成我国煤矿技术经济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逐步地对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及时更新设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台设备或一个生产工程系统的最优更新周期,是决定设备是否更换、  相似文献   

8.
施雄 《广西电业》2004,(9):55-58
在供电企业内电能的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电流经过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时,将会产生电能损耗和功率损耗,这些损耗称为供电损耗,简称线损。线损可分为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以及其它损耗。固定损耗包括变压器的铁损,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耗,电力电容器的介质损耗等。固定损耗与电流大小无关,只要设备接通电源就有损耗,可变损耗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损耗,导体截面,长度和材料确定后,其损耗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以上两类损耗称为技术损耗,即供电网络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无法避  相似文献   

9.
在供电企业内电能的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电流经过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时,将会产生电能损耗和功率损耗,这些损耗称为供电损耗,简称线损。线损可分为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以及其它损耗,固定损耗包括变压器的铁损,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耗,电力电容器的介质损耗等。固定损耗与电流大小无关,只要设备接通电源就有损耗,可变损耗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损耗,导体截面,长度和材料确定后,其损耗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以上两类损耗称为技术损耗,即供电网络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正常损耗。其它损耗又称管理损耗,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生物理磨损和精神磨损。物理磨损将使设备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增加,因而导致服务效果降低。精神磨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当出现性能显著提高的新设备时,即使旧设备仍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有时也要考虑使用新设备来代替旧设备,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关于设备的更新问题,在作出是否更新之前,往往有多个比较方案并存,例如,可以继续使用现有设备,存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存在多种见解。在此.笔者从两个方面探讨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一、设备团陈旧需要更新的分析 设备由于长期使用,受有形磨损的作用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多数情况下通过大修理可以恢复其功  相似文献   

12.
在供电企业内电能的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电流经过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时,将会产生电能损耗和功率损耗,这些损耗称为供电损耗,简称线损.线损可分为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以及其它损耗,固定损耗包括变压器的铁损,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耗,电力电容器的介质损耗等.固定损耗与电流大小无关,只要设备接通电源就有损耗,可变损耗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损耗,导体截面,长度和材料确定后,其损耗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以上两类损耗称为技术损耗,即供电网络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正常损耗.其它损耗又称管理损耗,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计量装置误差,以及其它不明因素等造成的各种损耗.……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门式起重机会出现各种故障,而常规的故障维修技术不仅成本较高,维修效果也不理想。分析门式起重机的常见故障,计算故障部件概率分布,对单个部件实施更换维修,确定设备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构建部件维修目标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现门式起重机科学维修,并将常规维修技术与机会预防性维修技术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机会预防性维修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门式起重机的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可用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机器设备的更新是社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阶段,要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好基础,面临着大量机器设备需要进行周期性更新的问题。国家如何正确制订设备更新的方针政策,企业如何在更新中作出最优决策,以利从宏观和微观上提高设备更新的经济效益,下面通过经济寿命的研究主要对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技术经济决策模型做些探讨。一、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技术经济决策模型根据我国目前的管理水平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设备更新一般不会搞太繁冗的计算,由于  相似文献   

15.
198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公布了10批能耗高、性能差的机电设备,同时对淘汰设备所需维修配件也规定了供应期限。对于大量拥有此类设备的中小企业,要在短期内全部更新是不可能的。笔者建议根据企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对这些淘汰设备采取更新与改造并举的方针。首先应对这类机床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分类,对使用年限长,丧失精度且能耗高、结构陈旧的坚决淘汰;对精度尚可,但主电机能耗高的,可考虑配换新  相似文献   

16.
设备更新就是以比较完善和比较经济的设备,来替换物质上磨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设备的更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工艺改革日益频繁的情况下,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更新,使企业及时地获得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良好的技术装备,保证企业的生产继续建立在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之  相似文献   

17.
数控加工设备加工精度高,也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加工设备,但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维修成本也很高。对于设备的长期稳定使用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数控加工设备的可产出价值和经济效益,这需要数控加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研究设备维护和管理,促进数控加工设备长期稳定使用。  相似文献   

18.
质押物的完整性是关系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质押物损耗长期困扰各参与方,阻碍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考虑质押物损耗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监管所带来的损耗节约的基础上,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最优决策。研究表明:当零售商的初始现金余额很低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购数量随着初始现金余额的增加而减少,之后零售商最优订货量保持不变,直到初始现金余额大于某一水平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开始增加;在零售商贷款且不存在破产风险时,银行的收益随着零售商初始现金余额增加而减少;当风险估值是需求的增函数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随利率减少。  相似文献   

19.
精密点检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实施,其实质是将设备实测精度值与出厂精度允许值或使用单位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而定的精度允许值相比较,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劣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一.设备更新研究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发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使设备效率下降,生产率降低,故障增加,它决定着设备的物理寿命。无形磨损是由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引起的,它使设备陈旧落后,使用不经济,它部分地决定设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