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国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为: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仅为4.9%(樊纲,2003)。国有企业无论是否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国有资产的所有(委托人)和国有资产的经营(代理人)都是分离的,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国有资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利益上并非完全一致,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国内学研究的热点。有的学从产权改革的角度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认为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同时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魏杰,1999)。有的学从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角度出发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如通过分析实行“股权制衡”并没有因此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肖丽 《审计月刊》2005,(7):50-51
A股权结构的决定因素。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指各股票投资主体所持有股票的种类和数量在股票投资对象中的分布结构,具体指股东的类型及其稳定性、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以及高层管理者所拥有的股权份额等。对公司来讲,股东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国外投资者、一般职工及高层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董事)。在一些国家,商业银行也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  相似文献   

3.
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公司是指依法设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它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它是一个相对其出资人的法人;二、它的行为及目的通过其由自然人组成的组织系统来实现。其中,公司的组织是公司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在,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国企改革公司化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但公司化与国企脱困是否有着必然性,却是理论界不断探讨、企业界不断探索的过程。本文  相似文献   

4.
从1992年开始迄今为止,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特别在21世纪之初,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激起了千层浪。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周小川提出,股份制改革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主流方向。公司治理改革是股分制改革的核心。公司治理的研究这些年也是如火如荼,面对世界上流行的两大治理模式.英美的市场主导的治理模式,日德的银行主导的治理模式。应该选择何种治理模式。本文就我国的现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讨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经历了现代企业制度探索、治理结构构建以及治理机制建设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核心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产权理论是紧密相连的。治理改革的成就是不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和产权理论的结果。通过梳理和分析国企治理改革历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联性、互动性、理论指导性,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公司治理质量,并展望未来的国企治理的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权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探讨了大股东或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条件,大股东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以及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第三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学术研讨会的发起、主要议题,并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与主要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三个方面综述学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曦辉 《国企管理》2023,(5):112-113
<正>“通过分类改革,可以实现国资国企从宏观监管到微观机制的闭环差异化管理,可以为不同监管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国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政策空间。明确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推进分类改革,是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逻辑起点和鲜明特征”,在2023国企管理智库大会“智库研讨”第二时段,李曦辉表示。  相似文献   

10.
王满 《基建优化》2000,21(6):33-35
财务总监制是顺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监督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残缺,对经营者监督乏力的状况,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性质较为特殊,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中,企业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工作同样重要,本次研究说明了国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目标、原则、模式,以此说明国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毛笠  龙曼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5):24-24,165
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了公司企业制的治理结构框架,但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就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国有企业能够建立一个责、权、利相互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但现阶段,在深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实中,存在着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以及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失效,外部治理不完善这三大方面的主要问题。正确定位政府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职能,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外公司治理机制将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一步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其对内部审计的影响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存在一股独大、所有者和经营者未分离等一些基础性缺陷,表面上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成立,但是却与理论要求相差甚远,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治理结构问题。1.董事会职责不清,监事会机制不健全由于国有股份过度集中,中小股东的代表很难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进入董事会,这使得大股东在董事会中所  相似文献   

15.
一、 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国有资产总量逐步壮大、 质量显著提升,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大集团不断涌现, 国企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和不断开放的市场环境,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经过国有企业改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已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制度的建立并未带来企业治理效率的提升,相反,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其拥有与生俱来的制度缺陷。国有企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就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强调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国有企业改革是新时代、新形势、新思想下的改革。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将中国宏观政治体制落实到微观企业治理的有效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关键时期,思考、探寻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焦崇伟 《会计之友》2008,(29):86-8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新型国有企业不断产生。本文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谭安萍 《企业经济》2007,(5):175-177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怎样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现实表明,这一制度创新推进并不理想。本文从论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阐述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入手,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振钊  陈炯材 《会计之友》2009,(11):20-20,33
本文首先阐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中之重;继而强调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对公司治理架构的影响;接着探讨中国内部控制现状并分析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鼓励中国上市公司提出内部控制报告并申明进行相关审计是可行及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