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崔树银 《农村经济》2002,(12):74-76
一、农业特产税的产生和发展农业特产税是农业特产农业税的简称 ,原称农林特产税。农业特产税是以我国境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产品收入征收的。 195 8年 6月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规定 ,除粮食、薯类、棉麻、烟、油料、糖料作物征收农业税外 ,园艺作物收入、其他经济作物收入和经国务院批准或规定征收农业税的其他收入均要征收农业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情况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放开后 ,农业特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现行的农村税收主要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以及屠宰税,其中,农业税以农业总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生产收入)为课税对象,实行逐级核定的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并以直接征收粮食为主,所以,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公粮”。1958年6月,经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3.
张巨勇 《农业经济》2000,(11):29-30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意义 结构调整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作物的品种结构、粮食的作物结构、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饲料作物的结构、农业当中农林牧渔业比重的调整和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动。更广泛意义上的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是数量结构的调整,还包括质量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农业内部,改变了长期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结构,初步形成了能够体现“山、海、田、名、优、特”为特点的农业生产结构。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91年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涉农税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涉农税收主要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以及屠宰税,其中,农业税收以农业总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生产收入)为课税对象,实行逐级核定的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并以直接征收粮食为主,所以,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公粮”,1958年6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96次会议通过,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农业税条例》;农业特产税曾经属于农业税的一部分,1983年,国务院明确和统一了农林特产品收入的征税范围和一般使用的税率,开始对农林特产品单独征税,1994年我国的税制改革取消了产品税,将原产品税中的有关农林特产税目合并到农业特产税,扩大了原农林特产税的征收范围,现在包括农、林、牧、渔等农业特产品;牧业税是国家对牧业区半牧业区从事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就牧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其具体的征收办法由各自治区和有关省份自行决定;屠宰税则是以屠宰应税牲畜的行为为征税对象,由地方进行征收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浅析调整农业结构中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键 《农业经济》2002,(11):20-21
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必须注意粮食安全。近年来沈阳市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使粮食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农业生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在结构调整中,也应该注意粮食安全问题,把握粮食形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几乎年年都是“两会”热门话题的农业特产税去留问题。在今年“两会”后终于浮出水面。在4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在大部分已经具备条件的地区取消农业特产税;少数地区一时取消不了,要缩小征收范围,降低税率,逐步取消。这一喜讯传到广大农村,令农友们拍手叫好。农业特产税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在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特别是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开征的,旨在利用特产税这种经济杠杆撬动粮食生产。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粮食可以说丰年有余了,但农业特产税依然存在,难怪农民不太认可这种…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0年,安徽省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改革农业特产税税制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经地一年的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真正使农民负担“减轻、规范、稳定”,切实让农民休养生息,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农业特产税税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是新世纪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谈点粗浅建议。一、“三大”产业一起调。过去 ,我们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往往注重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做文章 ,这种围绕农业抓农业的结构调整方式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民发展的现状 ,阻碍了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从全省的情况看 ,粮食生产仍然占主导产业地位 ,经济作物中总产值超过粮食作物总产值的品种 ,成为我省具有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的主导产业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责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农业结构调整既是一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一项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各级政府虽然不能以行政手段硬性要求农民种什么、养什么 ,但作为经济活动的调控者和管理者 ,仍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一、履行宏观调控职能 ,协调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目前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充足甚至已经过剩的条件下进行的 ,结构调整的主要层次是调整和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由于经济作物的需求弹性、比较利益以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都要大于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存在四大误区 ,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一、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   以四川省为例, 2000年 ,四川小春粮食播种面积 206万公顷 ,比上年调减 20. 47万公顷 ,其中小麦 160. 47万公顷 ,调减 21. 33万公顷 ,比上年下降了 11. 73%。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但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主要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按照市场需求 ,改种优质粮,增加农民收入。我省常规小麦质量差 ,不适合精制面食和方便食品的生产需要。如果四川每年种植的 160万公顷常规小麦 ,其中有一半改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2003,(5):4-5
记从安徽省财政厅获悉,从4月1日起,安徽对从事农业特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由征收农业特产税统一改为征收农业税,不再对农业特产品单独征收农业特产税,这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以后,在粮食征购政策上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需要研究的问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垦分局近几年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今后,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优势,发展特色,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全面推进质量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此,要加快十个方面的调整步伐。一、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突出“三高”农业,构建“粮、经、饲、种”种植模式合理的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业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由于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偏低和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增产不增收,以至出现生产亏损和收入负增长,生产积极性受挫,致使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地弃耕、撂荒或转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面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令人担忧的局势,引起不少人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要不要政府保护等问题的思考。 笔者认为,农业要不要保护及实行多大程度的保护,取决于农业  相似文献   

14.
这次全省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 ,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精神 ,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新形势 ,研究部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一、继续加大推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力度随着市场需求变化 ,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情况和矛盾 ,突出表现为优质品率不高 ,市场销售困难 ,粮价持续下跌 ,种粮效益下降 ,农民增收缓慢 ,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加大了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 ,优质稻开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搞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误区。调整就是调减粮田面积由于粮食连年丰收,粮价过低,一些地方政府便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没有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合理确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致使可发展高效粮食生产的地方反而去发展了低效经济作物。盲目求大上规模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盲目求大,追求规模效应,要求××粮食品种要推广××亩,××林果要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一、“六五”是我国农业生产最好时期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改革使长期停滞的农村经济已经活跃起来。我国的粮食生产经过“六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5年平均粮食年产量为37060万吨,比“五五”期间平均年产量增长21.4%,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1984年粮食总产量40731万吨,说明我国粮食已具有4万亿吨的生产能力。人均占有量由“五五”时期的317公斤提高到362公斤,1934年曾达395.5公斤,突破了建国后30年来长期只有300多公斤的水平,为我国畜牧业、水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棉花、糖料、油料等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17.
“川粮优化工程”是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是占据本省市场,逐步向外省扩张的一项战略目标,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那么,怎样通过生产与流通的有机融合来促进和推动“川粮优化工程”呢?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川粮优化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订单”粮食来促进“川粮优化工程”,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必须考虑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1.品种更新换代具有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任何粮食新品种的出现,除在科研单位存在孵化期外,还有一个从试点到示范到推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应在…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村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 在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不仅有着众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而且将触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就全国来说,最敏感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与提高稳定粮食的矛盾。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各地首先向粮食生产“开刀”。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有保证粮食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年,是各级农业部门集中力量打好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三场硬仗的一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遂宁市市中区围绕富民兴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工贸企业带动,主导产业推动,中间组织驱动,大户辐射联动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向前发展。一、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一是经济作物比例上升。近年来,该区狠抓了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步缩小了粮食面积,扩大蔬菜、海椒等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粮食生产上,改革陈旧的耕作模式,大力实施科技种田。通过作物的规范化种植和旱地改制,提高了复种指数,使粮食保持了面积减少但产量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