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基础设施贷款在银行信贷资产中占比较大,银行将部分基础设施贷款进行证券化,不仅可以使银行达到改善资产结构、增强资产流动性等目的,而且还可以为基础设施贷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开展,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的出台,探索出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机制。本文以此为契机,提出提出基础设施贷款证券化的信托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菊 《辽宁经济》2004,(4):55-5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是将住房贷款机构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转变成流动性较好的上市证券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在证券化过程中,信贷资产组合首先被转让给一个特设信托机构(SPV),该机构以该信贷 资产组合为支持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并将所得资金转付给贷款机构,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支付直接依赖于该贷款组合  相似文献   

3.
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何成了"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发展》2005,(6):79-80
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这一决定使争论已久的资产证券化尘埃落定。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住房抵押贷款属于银行信贷资产的一种形式。其实早在2000年,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金融界就成了焦点话题,一直为业界和媒体津津乐道,资产证券化停留在研讨会上、银行的文件柜里,最终在此时推出,并且…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是将助学贷款债权销售给私有资本持有者,使它们成为能在私有资本市场上具有投资价值的资产。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助学贷款证券化产品,将会为助学贷款体系提供更多的资金,并使之具有流动性,分散违约风险。在发展助学贷款证券化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对助学贷款提供强有力的担保并解决其高违约率问题,以提高证券化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向静 《特区经济》2013,(9):10-10
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量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以融通资金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然后在世界各国迅速崛起,被认为是30年以来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然而,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却是一波三折,前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徐战平 《特区经济》2010,(5):122-123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金融体系完善的国家联接住宅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这种体系的设计,除可以降低银行开展住宅抵押贷款的成本,扩大银行融资的渠道外,最主要的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而资产证券化一般都是由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的。本文对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内涵及推行该体系的配套条件做了初步的探索,探析的目的是为设计及推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设计配套条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阳 《西部论丛》2005,(6):60-61
对于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路径,有着各种不同选择。从资产质量来看,分为不良贷款证券化和优质资产证券化;从资产种类来看,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基础设施贷款证券化等:从资产属性来看,可分为表内证券化和表外证券化:从资产形成方式来看,有存量资产的证券化,也有增量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8.
熊寿峰  周芸 《发展》2007,(6):109-110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业发展的一大创新和趋势,是以可预见的现金流为支持,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一个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运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券化资产从最初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其他贷款证券化等)发展到各种非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卡、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3月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此举意味着各方关注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已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系列中,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这一新课题,对于盘活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性的金融体制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章喜 《南方经济》2002,(11):58-60
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对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的特征、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的运作与实施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后,把所持有的抵押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包装成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实现融资的行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起始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是使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匹配的一个过程或工具。从这个一般定义出发,资产证券化可进一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来举债。运用这种方法,一个借款人可以向市场上的投资者直接借款而不再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或透支,这种资产证券化可称为"一级证券化"。第二类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这种形式的证券化可称为"二级证券化"。现在金融业所称的资产证券化也即"…  相似文献   

14.
施方  俞自由 《浙江经济》2002,(16):36-37
银行贷款中,住房抵押贷款由于其规范程度高且信用好而成为最早被证券化的资产,这在西方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近年来,一种新的资产证券化结构——贷款担保证券(Collateral ized Loan obligations)在西方各国逐渐兴起。这种资产证券化结构以1996年11月美国的国家西部银行以 R.O.S.E.基金的名义出售50亿美元贷款为开端。在这一潮流下,亚洲的银行也积极行动起来。新加坡发展银行于2001年底开始着手将其28亿美元的公司贷款进行证券化,日本 Shinsei 银行也在今年发行了总值为1150亿日元的贷款担保证券。这种新型的证券形式主要以商业、工业贷款为基础,将银行中风险最高的商业、工业贷款纳入证券化的行列,成为刺激银行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资产证券化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从而使得投资者与投资对象之间的关系由直接的物权拥有,转化为债权拥有的有价证券形式。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称之为"以抵押贷款为后盾的证券",表现为金融机构将其拥有的房地产债权,分割成小单位面值的有价证券出售给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资本市场上虽然一直没有规范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但各金融机构和国内学者对其关注逐年升温,并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信托产品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等方案。2001年4月28日《信托法》的正式通过为资产证券化扫除了一定的法律障碍:以2003年6月华融不良资产信托化案例为代表的准资产证券化模式将资产证券化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讲的“资产证券化”只将其理解为一种结构融资的方式,这种理解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理解。作以上界定后,资产证券化就是以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为手段的融资方式,或者说目的是为了融资,实现的途径是变现资产。以上所称的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源于银行业的不动产抵押贷款,但实践表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特别的融资方式。资产原持有者将资产负债表上的部分资产真实出售,形成了风险隔离,是一种有限或无追索权的交易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基于资本市场对资产收益与风险重新配置的作用,资产出售者规避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也繁荣了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20世纪60年代末,资产证券化出现在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在9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实践,2005年进入了规范发展时期。近年来,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规模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主要对其发展的空间与行业分布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各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内在的稳定性和特殊性,使得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具吸引力的制度安排,其实质就是把金融机构发放的流动性较低、但未来收入现金流较稳定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重组为住房抵押贷款群组,然后由证券化专门机构购入,信用增级后,在资本市场上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相似文献   

20.
符洋  张嵩 《魅力中国》2011,(2):321-3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己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该类贷款的特点为期限较长,流动性差,其份额的快速上升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不足问题开始逐渐显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兴起,使得更多学者开始关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风险,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提前还款风险及利率风险。其中,提前还款风险是关系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它将影响抵押贷款的现金流,增加抵押贷款本息偿还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即抵押贷款资产池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