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肇事罪是日常多发犯罪之一,社会危险性较大,研究本罪的量刑对于增加公众的交通安全知识,加强驾驶人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诸多学者对交通肇事罪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生的案例,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以及与相关犯罪的区分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就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问题加以重点阐明,另对现阶段在我国设立危险驾驶罪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司法走向进行了瞻望.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逃逸独立成罪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节处理,导致交通肇事罪与类似过失犯罪法定刑的量刑失衡,不能有效遏制交通肇事行为。另外,现行法律调控手段失灵,立法与司法解释同刑法理论相冲突,迫切需要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作为独立罪刑处理。文章对交通肇事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将定罪情节的逃逸、情节加重犯中的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逃逸纳入交通肇事逃逸罪,并进一步提出立法构想,以期消除刑法及其司法解释与刑法理论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罪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共犯及刑事责任的解读,认为该罪只能用交通肇事罪冠以罪名。其罪的构成为:主观上是过失,主体是一般主体,客体是公共运输的安全,客观方面仍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必须出现严重结果的行为。尽管该罪实际存在着共犯,然而“逃逸致人死亡”只是该罪的量刑情节,更无共犯可言。肇事者无能力赔偿或者拒绝赔偿应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对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要件应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判断非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是否构成犯罪应当以行为人是否是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驾驶非机动车为标准;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实践中应正确理解和适用;指使者不能以交通肇事罪中的共犯论处,而应视具体情节定罪。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可得交通法规将交通肇事罪的发生空间界定为“道路上”,对于何为“道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现如今,不少高校校园、住宅区、企事业单位等特殊区域不断扩大,大部分基本上都是处于对外半开放状态,社会车辆和行人均可以通行,公共性质愈发突出,且近几年来特殊区域发生人车相撞的事故越来越多,此类事故性质的认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特殊区域路段的道路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道路”直接影响司法实务中的定罪量刑,关乎当事人的权益。目的解释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刑法适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通目的解释的刑法适用,本文将以目的解释为出发点,探究交通肇事罪的规范目的和保护的法益,合理的界定“道路”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及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种类别做出了简单的阐述,分别对造成危险以及造成实害的法律适用规制做出分析,对各种竞合方式做出了刑法界定。  相似文献   

7.
立法者根据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是否逃逸以及因逃逸所造成的后果为标准,为交通肇事罪设定了由轻到重三个层级的法定刑,可见正确界定“逃逸”的含义是准确认定交通肇事罪的关键。然而自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司法解释)以来,关于逃逸的目的规范历来存在立场非常鲜明的两大观点,分别是“逃避法律追究说”和“逃避救助被害人义务说”。本文将通过对逃逸规范目的的分析以及逃逸一词背后的立法价值来把握逃逸的准确含义,并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以色列科学家开发的基于纳米技术的医疗设备可以通过呼气准确诊断肺癌等疾病。关于呼气分析,我们最熟悉的实例是交警通过检测驾车人呼气中的酒精来判断酒后驾车。其实,呼吸分析技术能做到的不仅仅是这种简单的化验。  相似文献   

9.
1997年<刑法>将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分别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其含义以及相关的认定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之间仍存在争议和分歧.笔者试着论述一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交通肇事罪的特征,罪与非罪的把握以及"逃逸"问题的理解等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尽量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