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同时就业增长又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河南省1983—2007年间GDP和三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本文利用广西1985—2005年间GDP和三产业就业资料,通过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广西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95~2015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创业、经济增长和就业三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发现,创业、就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其中,创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就业,同时还发现创业与就业之间存在相互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鼓励民众创业,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陈湘江 《时代金融》2014,(11):202-203
毕业生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从不平衡增长、梯度增长等经济学角度探讨就业的相对过剩,同时寻找质量就业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5.
“就业型”复苏和“失业型”复苏,前者表现为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步伐的基本相同,后者则是就业增长的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6.
贺怡 《西安金融》2014,(8):72-76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就业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影响关系,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否构成就业增长波动的动因?如果人口城镇化水平能促进就业增长,那么促进过程在长短期又具有表现出什么特性?基于此,本文采用1978年-201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实证检验陕西省就业增长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真实影响关系,从而提出针对性措施以促进陕西就业增长与人口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1992—2014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去的二十多年间,中西部地区省份的自发就业增长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长方面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而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主要出现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尽管在各省份的表现差异较大,但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跨产业流动促进了就业增长.研究结论表明,"保增长就是保就业"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对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调结构"促就业效果在中西部地区的显现还需要时间,但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劳动力就业市场无疑能够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开展对一国就业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省际面板数据(1997-2009),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及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对外贸易促进了就业增长,而金融发展及其与对外贸易的交互效应与就业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影响机制理论分析和宏观经济数据,本文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社会保障中介作用的存在。研究结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存在显著为正的非线性特征,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具有正向中介调节作用。当居民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劳动力供给替代效应显著大于收入效应,社会保障就业效应属于被动调节。而当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时期,社会保障发挥了主动调节平抑就业波动的积极作用。考察社会保障的经济增长就业效应需要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变化,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构建经济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相互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弹性以及扩大跨区域劳务输出的规模等方面分析了中部地区促进就业增长的基本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发展教育培训是中部地区促进就业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性举措。  相似文献   

11.
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发展缓慢的反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增长与就业率的提高成正比例关系,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就业率未能出现同步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特点有关,众多因素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发展不同步。从近期和中长期看,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努力使经济高增长转化为高就业是解决就业出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它反映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晕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数。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地区的视角,分析我国各地区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数量联系即就业弹性的特殊性。比较各地区就业弹性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地区就业弹性的差异,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宏观条件变化(即GDP增长变化)时劳动力市场增长变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吴培新 《济南金融》2013,(12):13-19
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被认为是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衰退后就业复苏迟缓,就业远未回到正常水平。建筑业就业改善迟缓拖累了整体就业复苏。尽管美国就业市场面临重大挑战,但就业增长疲弱的主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美联储的复苏政策是以刺激就业增长为导向的,在中短期通货膨胀预期低于长期目标值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非常规政策以刺激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多项经济指标下滑之时,就业形势却表现良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联动效应较明显。未来经济发展仍将面对经济下行和稳定就业的双重压力。要继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扩大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被认为是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衰退后就业复苏迟缓,就业远未回到正常水平。建筑业就业改善迟缓拖累了整体就业复苏。尽管美国就业市场面临重大挑战,但就业增长疲弱的主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关联储的复苏政策是以刺激就业增长为导向的,在中短期通胀预期低于长期目标值的情况下,关联储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非常规政策以刺激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有必要对有关问题再做一些讨论。我们曾经在一些场合强调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这个提法已经引起很多共鸣。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就业体现着对于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高度关怀。国外有研究表明,当失业率高涨的时候,社会的犯罪率和自杀率都是上升的,所以就业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层含义是指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多人觉得,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两个等价的目标,但保就业是一个更加基本的目标。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就业增长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及就业增长的有关数据,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作实证研究,证明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就业具有较大潜力,并指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关系发展和改革全局的就业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而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就业是一个必然选择,而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实现劳动力资潭在三大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就业问题在当前是压倒一切的问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把就业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践表明:人为地确定一个既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要求的;中国就业弹性正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就业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严重的失业会导致巨大的宏观层面的经济损失。实行就业优先、富民为本发展战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山西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后走出危机的五年中,尽管在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但是就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城乡差距还有所扩大。这对于当前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应从保障经济增长转向促进就业增长,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民生改善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