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PP最新的研究显示,68%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奥运会让他们对奥运会赞助商的品牌更感兴趣。对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68%的中国人因为奥运会这场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而对奥运赞助商的品牌表现出比外国消费者更大的兴趣,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和欧洲仅为17%和11%。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的奥运年。在这个充满商机的活动背景下,各企业无疑都在尽其所能地利用这个机会,提升品牌、扩大销售……无论是赞助商还是非赞助商。  相似文献   

3.
史吏 《广告大观》2007,(9S):85-87
改革开放50年来,国际品牌越发看好中国市场,先后进入中国,为中国人的生活注入了更加新鲜的消费元素。 几年前,国际日化巨头宝洁开始投放央视招标时段,开启了国际品牌与央视紧密合作的时代。随后,联合利华、KFC、高露洁等国际知名品牌竞相“入住”招标段。在国际企业的本土化进程中,央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众多国际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首选传播平台。 2007年,借助中央电视台这一战略性合作平台,宝洁、KFC、高露洁、一汽丰田、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继续精耕细作全国市场,不断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DOUBLEA、雅芳等更多新的国际客户在本土绚丽绽放,推广品牌形象,拓展品牌疆域。 2008年,奥运在中国,国际品牌也在中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王亦寒 《广告导报》2006,(12):49-51
在奥运赞助商纷纷争抢奥运花环的时候,作为非奥运赞助商的雪花啤酒大胆出击,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2007,雪花毅然选择央视招标段,成为第一个在央视中标的啤酒企业。雪花差异化的产品和特立独行的营销,树立了雪花独特的品牌个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6德国世界杯点燃的不仅是球迷们心中的热火,更引爆了国内品牌体育营销的新一轮鏖战。与国外的跨国品牌相比,虽然在德国世界杯的赞助商名单里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但是包括联想、奥克斯、TCL等在内的中国品牌也纷纷采取与世界足球巨星签约代言的策略与国际品牌们同台共舞。这些事实与其说反映出国内品牌对“世界杯营销”的重视程度,不如说是国内品牌开始了借助体育营销挺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2008,(11):96-97
许多全球的品牌并没有完全成功建立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零售商却通过品牌战术获得了商机,尽管它们并不是官方的奥运赞助商。尚扬媒介对此做了调研,并对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品牌策略的效果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7,(10S):72-73
9月17日,以“2008,中国有我”为理念的中央电视台2008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首场说明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企业、广告公司、新闻界的代表约800人参加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无论家业有多大,总想占便宜,总想空手套白狼。就拿奥运赞助来说,有些企业也想搭乘奥运这趟特快列车,可惜票很贵,他们买不起。眼巴巴看着车要开了,这些企业就准备逃票上车。所以,很多企业大打奥运品牌擦边球,混淆视听,不仔细观看,还真以为他就是奥运赞助商呢。  相似文献   

9.
樊力 《销售与管理》2008,(11):35-36
注定“疯狂”的盛夏时节,当奥运点燃中国,各大企业开始在五环旗下集结冲锋。然而,没人敢保证自己的答卷一定成功。无论赞助商品牌,还是立志打擦边球的行业对手,甚至扮演着裁判角色的北京奥组委,都不过是这个隐形赛场中的“新兵”。  相似文献   

10.
武进 《中国广告》2007,(6):139-141
5月南下绍兴、顺德、苏州、泉州,6月东渡日本、韩国,9月西进德国伴随2008奥运脚步的临近,“奥运营销”大战愈演愈烈。国内企业纷纷快马加鞭,使出各种营销招式抓住奥运机遇,加快品牌发展;国外企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积极开展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贸易》2003,(4):22-25
面对世界的尴尬 有资料显示,世界上平均每人拥有我国生产的1双鞋、2.8件服装、1.7米布,每两人拥有1顶中国生产的帽子、1条毛巾和1双袜子。然而,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很少,尤其在加工贸易中,基本是贴牌。  相似文献   

12.
2008,多事之秋,必然伴随着多重选择。向左走,向右走?国家、民族灾难降临之时,是否能够以企业的良心抓住突如其来的品牌提升机遇?企业歌舞升平之际,是否做好了应对危机四伏的准备?跨国巨头虎视眈眈,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品牌(此处不用民族品牌概念,因为民族品牌的概念似乎尚无明确的定义)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有错失良机而平庸如常者、有乘势而上借力爆发者、有危机缠身焦头烂额者、有被外资并购命运未卜者,亦有全面崩盘黯然出局者,各自的命运可谓冰火两重天。  相似文献   

13.
黄义志  潘莉敏 《商业研究》2000,14(10):138-139
进入21世纪,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对华投资迅猛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民族企业需创自己的品牌,谋求对应的品牌战略,利用本国的优势,牢牢地稳住国内市场,逐渐开辟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宋铮 《成功营销》2008,(10):30-31
当北京与奥运相遇,点燃的不仅是人文激情,也在成就着中国和世界经济飞跃的梦想。自2003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先后有国内外54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或供应商,其规模之大也达到了历史之最。他们当中既有第一次进入赞助商大家庭的中国品牌,也有Visa这样的老牌赞助企业。赞助商们纷纷表示,他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而得到更大回报的企业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十分独到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知名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代表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拥有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世界级民族品牌,我国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张毅 《成功营销》2009,(4):31-31
奥运期间,很多品牌广告主在央视网投放广告,都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海尔就是典型。奥运17天广告创下1196万点击,小小视频创造了传播奇迹。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8日,还有一年,北京奥运已然进入倒计时。 奥运,作为体育营销的顶级平台,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活动,使得企业在奥运营销上初具经验。然而,奥运在中国召开,却又是前所未有盛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畅游奥运这一世界性平台犹未可知。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筹备奥运营销的已有数年,步入了最后一年的收网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来挖掘商机,如何在传播、终端上统筹并进,如何在经历了数年的播种之后收获品牌或市场效益的果实,是每一个赞助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非奥运赞助企业来说,奥运所助推的消费动力已经体现,也正是企业发力的时机。然而,奥运知识产权和反隐性市场的大门,也在徐徐关闭。无论实力型企业抑或草根企业,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合理合法的机会接近奥运。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争夺“前奥运”市场》专题,以企业在奥运前夕的营销案例入手,希望为广告主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雅典奥运以来,中国的企业与奥运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2004年雅典奥运期间,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借雅典奥运进行了奥运营销的学习和观摩。而近3年来,随着2008奥运赞助商招商工作的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品牌》2008,(Z1):24-24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让中国有机会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更让中国企业获得了携手奥运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成建制"与奥运会共舞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强势品牌因其对经济贡献卓著而成为各国的追求。正因如此,广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在沸腾国人热血的同时,引发出人们的深层思索与反省。奥美集团总裁兼CEO夏兰泽女士关于中国品牌的论说,曾引起广告业内对中国品牌现状的大讨论,让人们把目光投注到国内方兴未艾的民族品牌建设。目前的普遍观点是:中国存在着品牌,但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树立起民族自主品牌重要性的意识:国家也正从政策.资金上鸣锣开道:2005年12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明年国家将拿出7亿元用平支持名牌出口企业发展——这些成为任重道远的民族晶牌建设之路的庭好开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