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豪 《特区经济》2012,(4):23-25
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粤港两地的金融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回归以后,在"一国两制"方针的背景下,随着CEPA的实施和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粤港两地金融发展迅速,竞合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推动了大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重新分工与整合。这一趋势将会扩大还是缩小两地金融差异,成为经济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利用金融相关率等统计指标比较分析两地金融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基于经济收敛理论的计量实证分析两地金融发展的动态差异性,得出粤港两地金融发展差距缩小,呈现σ收敛特征,但幅度不大,整体未呈现长期的随机收敛特征,并对该特征的成因作出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两地金融差异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CEPA框架下粤港经贸合作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港之间正面临着深度经济融合和提高经贸合作层次的历史性转折,这意味着粤港经济合作必将面对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因素的挑战。为了更有效地推进粤港经贸合作,必须在新的视野下为粤港经贸合作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但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极为有利,而且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广东作为香港的毗邻,如何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强粤港两地经济合作,进而促进广东新一轮经济发展?这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结束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开启了粤港经济合作的新纪元。在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新的条件下,加强与发展粤港经济合作,应当思考下列几个问题,才能有利于粤港两地共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5.
《香港大辞典》(经济卷)的编撰出版,是粤港两地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晶,是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尤其是距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只有700多天了,它的出版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圈内部合理分工是城市圈形成竞争合力的重要条件。长三角城市圈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潜质最好的区域经济体。为使长三角城市圈成为可与其他世界级城市圈角力的经济密集区,应当依据苏浙沪两省一市各自优势竞争力,重新审视其产业的定位和布局。如何认识长三角产业结构现状,引导和协调长三角地区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非良性竞争,是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闽港促进会应运而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划时代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内地和香港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既维护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又定位了内地与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在这历史性的伟大时刻即将到来之际,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主持、粤港两地专家学者联袂编撰的《迈向新纪元——“九七”香港回归专家谈》一书正式出版,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捧读着这沉甸甸的书稿,令人掂量起作者、编者和出版者的一番辛劳与一腔激情——既是对香港回归的一份献礼,也是对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一  相似文献   

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性举措。所谓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二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易体系。那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有必要从参与国际分工体系、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为青海经济区域重新定位以及青海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开阔了新的思路。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实现青海省经济协调快速发展,首先应对青海省的经济区进行更加合理的划分,根据各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寻求各区域形成优势产业分工的经济发展政策,对具有极大生态和环境价值的三江源经济区要充分运用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政策作用,以达到特定的区域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型升级与粤港高科技领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都会区域的自发扩展——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新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经济一体化进程可以看成是都会区域中核心城市的功能分工与空间分布自发演进的结果。空间经济学表明:大的都市因具有“外在规模经济”,而能吸引更多企业集中在该地投资和生产,导致中心城市地价与成本上升,推动核心都市的部分原有产业活动逐步向“郊区”外移,因为郊区土地的供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上海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本文从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发展阶段、区域分工现状、世界制造业转移以及产业空心化几方面探讨了上海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对比与实证的方法得出上海在目前形势下不应重新工业化,而应该走区城内综合服务型的中心城市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城市定位成为各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城市定位不仅能创造城市差异,而且还能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城市定位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基因有城市历史文脉、城市产业、城市区位、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城市职能分工和发展方向、城市群区域等。通过分析城市定位的影响基因,可以为城市科学定位提供依据,避免城市定位雷同、定位片面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CEPA框架下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CEPA框架下,粤港经济合作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粤港产业合作新趋势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为此要求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提高制造业合作层次,促进区域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近,香港和广东对发展两地经济素有研究和饶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和金融界、工商界、新闻界人士,对97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粤港两地经济合作的前景如何?怎样才能实现两地经济协调发展?纷纷发表意见。许多有识之士认为:粤港经济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层次,抓住97回归的机遇,大胆突破行政区域界限,跨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金融、工业转型、贸易、基建等方面互相协调和衔接,加强合作,使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编辑的《迈向新纪元——“九七”香港回归专家谈》一书,已于1997年7月由香江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为庆祝“九七”香港回归祖国,港澳研究中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组织编撰了这本论文集,作为对“九七”回归的一份献礼。参加本书撰稿的有本中心的研究人员、中心的特约研究员,以及部分已调离的原中心研究人员和特邀学者。来自粤港两地的专家学者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南  李娟 《北方经济》2011,(12):55-56
由于自然差异和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区域分工决定了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分工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在同东部地区的产品交换中遭受的双重利润损失将拉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试图从区域分工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问题,指出通过改变地区分工格局来缩小区域差距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归十年来,粤港两地逐步融为一体,双方共同见证了彼此的繁荣,香港人在广东的投资实现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广东香港商会会长杜源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9.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贺辞崇信县县长刘登堂香港回归祖国,六百万香港同胞历经一个世纪的漫漫跋涉,重新回到了华夏大家庭。香港受治于外邦强权的历史已告终结,中华民族痛雪百年耻辱,以其繁荣、富强、文明的建设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祖国的辉煌和尊严。在这普天国庆的庄严时刻...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广东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其成就举世瞩目。尤其粤港两地的经济合作,在粤港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效。由于深远的地理、历史和社会渊源,使两地在80年代进一步加深了依存关系。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前店后厂”的工贸结合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广东经济同香港经济连成一片而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这些都为粤港两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0年代,粤港两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处于转轨变型的阶段,而“依靠科技发展经济”乃是这一“转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