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也不断的出现,如何认识并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对各大商业银行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红 《致富时代》2009,(12):13-15
从介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主管风险和客观风险,并提出几点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对降低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和完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迅速。同时进入了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暴露和显现的高危时期。未来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扩张反而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源。因此,正确认识并努力防范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居民购房贷款的主要贷款方式。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尚不完善,仍存在信用风险、抵押物风险、利率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等诸多风险。贷款银行在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时需加快推进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保险机制,加强利率风险监管,以有效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缺陷,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成为非常突出问题。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应建立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推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加强银行自身操作管理,完善抵押物管理措施,增强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个人住房贷款是商业银行业务当中的一个重要版块。 较长时间以来,这一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收益。 其内生的风险容易忽视,于是疯狂的房地产发展中被掩盖。 随着国家对楼市的重度调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控问题开始愈发地受到关注。 文章就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类型予以了阐述,并基于当前楼市发展现状就可能会诱发风险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对应地提出了优化的方案。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可从信用体系、流程管理、市场监测等维度出发,实现防范与预警的同步实施,以提升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莎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176-17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了快速增长。居民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个人住房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比重快速上升。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项中长期贷款品种,由于贷款周期长、客户群体分散度高、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因而在住房金融市场中同样存在其它金融市场中固有的风险并且更加突出。加之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各种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加上商业银行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的不规范运作,使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日益显现。在这一背景下,力求揭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形成机制,防微杜渐,从根源上避免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王旭霞 《商》2014,(10):131-13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扩大。由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不成熟而引起的违约风险也在增大。本文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针对国内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琳  焦煜程 《中国市场》2012,(40):87-88,98
居民的住房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这使得个人住房贷款占营业部贷款业务的比重也随之快速上升,从而导致个人贷款不良资产的比重增大。本文以C银行H分行为例,通过对营业部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的数据对比,发现营业部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营业部内部和外部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还从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把好审核关、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引入保险机制等方面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莉 《商业研究》2002,(16):122-12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 ,全面推广此项业务的进展不平衡 ,在制度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探讨。在全面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基础上 ,提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逐步显现,且有加速的迹象.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防范。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的潜在风险十分令人担忧,通过分析2011年11家银行房地产贷款情况、全国20个大中城市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情况等相关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审核评级制度不完善、购房的需求与购房贷款还贷能力之间不平衡、房价与住房抵押贷款人的收入之比超过被认定的控制范围及利率变动是造成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建议严格审核个人住房贷款人的信用级别、提高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定量化分析水平及完善银行体系的内部控制。实现我国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诞生,既源于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市场需要,又源于银行对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内在需要。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单笔资金大,还贷时间长,所以商业银行对消费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性极高。为了在不影响银行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又能够规避风险,本文从房地产信贷特征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特征出发,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进行分析,试图寻找规避风险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伴随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扩大,防范贷款风险的工作就愈显重要。就目前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借鉴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完善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5.
廖正娟 《市场论坛》2006,(4):153-154,156
文章从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防范和规避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虽然已经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但是还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做好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工作。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是保障银行资金安全以及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措施。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法律建设,健全个人房贷相关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贷款银行的合法利益。而且也要加强相应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控,从整体上提高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把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住房贷款抵押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众多贷款业务的较为主要的业务之一,并以安全稳定和利润率高著称。但商业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也时常受到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制度风险和贷后管理风险等考验。本文在具体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所存在的风险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希望能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史美霖 《商业时代》2007,(23):76-78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资金流动性泛滥以及盈利压力困境,于是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信贷结构,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业务的发展重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因风险管理滞后面临着困境。同时,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释放,使得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然而,伴随着市场的大幅波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加大。因此,要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关键就是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  相似文献   

19.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商业银行把个人住房贷款看作是优质贷款品种,因此一直大力发展该项业务。但是,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8年,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可能刚开始进入到风险暴露期。因此正确认识并努力防范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如假按揭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五种风险,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住房抵押贷款一直是中国住房供给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金融动力并且是商业银行着重发展的优质贷款,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局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不合理发展,个人抵押贷款极其容易转化为违约贷款。将着重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现状,并对国内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主要原因及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我国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