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琦  曾俊  乐冰 《商》2012,(21):160-160
片面共犯是刑法理论届争议较大的概念,其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承认片面共犯具有共犯的性质、片面共犯的种类以及其刑事责任追究等方面。本文我将从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出发,以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为理论基础,着重于讨论片面共犯的性质,成立条件,并讨论我国的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2016,(14)
片面共犯问题在刑法中没有涉及,然而此类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存在,这使得司法审判实践存在着问题和争议。因此本文将从片面共犯的概念、其理论起源和理论争议三方面出发,表达自己在此方面的看法,并片面共犯与普通共犯相比较,简述应如何对片面共犯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3.
徐贞云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52-253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由"四要件说"开始向"三阶层体系"转变,客观上促成了客观共犯理论的产生。共同犯罪首先是一种客观意义的犯罪,最终才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这就是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客观共犯主义。在客观共犯主义下,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犯形态、实行过剩和共犯的处罚等问题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客观共犯主义和"法定符合说"、"部分犯罪共同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此来认定共同犯罪,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质体现。  相似文献   

4.
李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262-263
介绍了德日刑法理论关于共犯脱离的观点和学说,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引入共犯脱离理论以弥补理论的不足和解决实务难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德日刑法理论关于共犯脱离的观点和学说,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引入共犯脱离理论以弥补理论的不足和解决实务难题。  相似文献   

6.
共同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形态之一,也是刑法理论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之一,研究共同犯罪对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将共同犯罪理解为二人以上,在共同的故意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犯罪行为。由于共同犯罪的复杂性,使得共犯成为历来人们研究的焦点。犯罪最终反映在犯罪构成上,共同犯罪也不例外。只有严格遵循犯罪构成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共同犯罪理论的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共同犯罪的正确定罪与量刑。经过广大学者与司法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孙菲菲 《商》2014,(4):174-17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大陆法系的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通行的做法是将教唆犯作为共犯,尤其是狭义的共犯的一种类型予以规定和加以研究。本文的比较主要在大陆法系中的教唆犯构成要件的立法例及刑法理论与中国现行立法及刑法理论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9.
《商》2015,(6):221-222
片面帮助犯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实行行为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暗中为其提供帮助,对犯罪结果发生起到帮助作用的情形。理论上对于片面帮助犯是否能够成立有着较大分歧。争议焦点主要在于片面帮助行为人与实行行为人之间在缺少我国传统理论上所理解的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下,能否成立帮助犯。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应的内涵应有片面的共同故意,从而认为片面帮助行为应当成立帮助犯。  相似文献   

10.
承继共犯作为共犯理论中重要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先行为人的犯罪实行行为已经着手但尚未实行终了时,后行为人与先行为人通过意思沟通以共犯一罪的犯罪意图加入到先行为人的实行行为之中,单独或者与先行为人共同实施后续的实行行为,从而在实体法上一罪的法定构成要件内成立共同犯罪的特殊的共同犯罪形态。关于承继共犯问题的讨论,最集中的表现为对该类犯罪形态刑事责任的讨论,笔者试图梳理承继共犯刑事责任理论的分野,并结合理论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佳珍 《商》2014,(45):191-191
一、我国立法和实务现态 1.刑事立法现状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主流观点采取的立场是在过失犯罪中,各个过失犯罪人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和意思联络,缺乏对犯罪内容的认识,没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行为性质,由于与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不一致,所以要分别处罚。  相似文献   

12.
张异  邓文成 《华商》2008,(3):72-73
《唐律》体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共同犯罪制度的最高立法水准,对我们今天的刑法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研究分析《唐律》中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是探求当代刑法共同犯罪论发展、完善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异  邓文成 《华商》2008,(15):51-52
《唐律》体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共同犯罪制度的最高立法水准,对我们今天的刑法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研究分析《唐律》中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是探求当代刑法共同犯罪论发展、完善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现今对于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的问题颇具争议,共犯的全部中止在学界和实务界意见较为统一,部分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实现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我国还存有异声.本文拟对此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邹淇曲  崔建忠 《商》2013,(17):209-209
在刑法中,对于故意犯罪中的主犯研究很多,但是主犯如何认定问题,虽然存在,但是观点不一,而且大家对于主犯认定的具体方法与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主客观统一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临界点标本分析法、时间线索分析法、原因力程度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对故意伤害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进行简单的阐释与论证,希望可以为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主犯认定的实务操作提出些许完善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犯罪帮助行为相比,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呈现出危害性更大、独立性更强的特点。这给现行的共犯归责模式带来了教义学挑战,部分共同犯罪说面临难以构成共同犯罪的挑战,犯罪事实支配理论难以区分正犯与帮助犯,限制从属性无法回应违法相对性。采用行为共同说来解释共同犯罪的本质问题,可以解决难以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采用形式客观说,可以明确区分正犯与帮助犯;采用最小从属性说,可以正面回应违法相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共犯构成     
刘洋 《商》2012,(11):107-107
日本刑法学家西村克彦曾说:"共犯,几乎成了永恒的主体。"现代社会犯罪形式越来越多样,正确认识共同犯罪,对司法实践,司法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把教唆犯规定为共同犯罪的形态之一,如此可以按照共同犯罪理论处理教唆人和被教唆人,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但是对教唆犯是否应对加重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大分歧。从共同犯罪理论和结果加重犯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崇燕 《商》2014,(26):29-29
学界关于"企业规模"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而冲突的原因在于,"企业规模"选择对微观企业来说必须立足自身现实。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界定自己是属于生产性企业还是零售流通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后,经济理论界对于我国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属于什么经济模式以及社会主义是不是商品经济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合如下。关于我国原有经济管理体制属于什么经济模式,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自然经济论”的经济模式,一种观点认为是“产品经济论”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