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至今发展滞后,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为了尽快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状况,拓宽渠道、增加各种社会资金投向农业无疑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着墨于其中的一个引资渠道——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解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扩大和有效利用这一投资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至今发展滞后,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为了尽快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状况,拓宽渠道、增加各种社会资金投向农业无疑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着墨于其中的一个引资渠道--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解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扩大和有效利用这一投资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至今发展滞后,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为了尽快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状况,拓宽渠道、增加各种社会资金投向农业无疑成为重中之重。本主要着墨于其中的一个引资渠道——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解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扩大和有效利用这一投资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许多正效应,使我国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获得了较多的利益。然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还必须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 I)引资国,FD 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凸显。FD I、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呈现同步调整增长的趋势,外资经济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中国出口“量”的扩张,对中国出口“质”的提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我国在利用FD I促进对外贸易上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为此,应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好外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步伐的加快,时下,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都很大。但在招商引资中有的地方出现了“偏食”现象:眼睛只向“外”不向“内”,言必外商、外资,一味想攀“洋亲”,而忽视内联引资招商,结果外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必然选择,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对此产生积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很注重利用FDI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关于FDI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一般都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农业涉及较少。本文拟对如何吸引FDI涉农产业作一些探讨。 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和特点 吴县市把农业利用外资作为外向型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其现状和特点主要是: (一)整体引资已达一定规模。全市农业利用外资,是以兴办农业三资企业为载体的。截至1996年6月,已批准的180个农业三资企业,其总投资为24369.7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5144.27万美元,协议外资总额为17504.24万美元,外资比例为71.83%,外商协议出资额为  相似文献   

9.
近期,一些工商企业和外商大举投资农业,农业成为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浙江在近年来大办农业企业、投资农业,农业企业现已达数万家;广东和海南等地已涌现出上千家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的农业企业;美国一家大公司在山东用于兴办超大型养猪基地的投资就高达5亿元;新疆去年已引进外资数千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此外,还有大量外国资本及大公司对投资中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早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外商对农业进行投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形式和规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国外援助形式为主逐渐变为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规模也日益扩大,外资对我国农业带来资金、技术、经验的同时,也对我国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8~2013年99801家农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加入调节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逆向选择的内生性,系统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其一,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直接促进效应促进了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且直接促进效应会随着年份而增加;其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溢出效应促进了未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但间接溢出效应会随着年份而减小;其三,间接溢出效应对促进中国农业企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始终小于直接促进效应的贡献,但仍不可忽视;其四,企业的国有属性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直接促进效应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其五,企业的出口行为与研发投入行为,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直接促进效应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认为,针对进一步利用外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相关部门应加大农业外商直接投资支持政策力度,深化市场机制建设,主动引导和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投资中政府制度因素效应分析--以山东农业投资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业大省山东农业投资为例,分析了农业投资中,政府制度安排的以“调控效应”和“拓展效应”为基础的“综合制度效应”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农业投资中的政府制度的综合效应与农业产出呈正相关关系,而总量意义上的农业投资对农业产出并没有绝对的正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重视稳定的增加农业投资总额,还要重视通过政府制度安排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农业投资中的政府制度因素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基于折衷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尽管有较大进步,但与其它行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相对于其内在的需求,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提升的潜力有很大空间.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偏小的内在原因,从邓宁国际投资的折衷理论分析,不仅在于农业的自然特征削弱了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还在于中国农业的自身特点也在区位优势上没有取得对外资的足够吸引力.改变这种现象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改变中国农业的区位优势,从而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投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农业外资是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江苏当前农业引进外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引资用资质量的对策建议。江苏农业引资现状分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新批项目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已超过总项目数的40%,新批项目年平均协议外资额1746万美元,为“十二五”期间的1.35倍。投资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江苏农业实际使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从全省数据看,除传统的种养等领域的投资项目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农业、农业技术研发等项目已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一靠增加投入,二靠刨新机制。工商资长、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开发农业,这是新时期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是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可以说,“三资”投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将是深刻而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积极做好农业项目引资工作,迎来了2005年首个进园区项目开工,实现了引资“开门红”。日前,南宁苑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花卉苗木基地项目.在园区定标水库附近安家落户。南宁苑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花卉苗木基地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投资450万元,计划两年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3~2001年我国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FDI总额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保持高位,直接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增加.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三资”企业中的问题值得重视近两年来,不少地方在发展农业“三资”企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急于求成。为了尽快达成协议,一些地方政府在与外商签订协议时,一味地迎合外商的心理,草率签订合同,丧失了经营主动权。某镇与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外资的使用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外资项目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思维和现代化管理方式。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利用外资,作为我国利用外资中的一部分,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陵县农业引用外资项目是“华北平原农业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个农业引用外资对旱、涝、盐、碱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的项目县之一。 该项目自1980年8月着手准备,1982年6月开始实施,从世界银行引用优惠贷款810万个特别提款权,国内拨付配套资金600万元,采用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