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生产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已从增加农产品供给转向增加农民收入 ,从保障供给转向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严峻 ,近期内启动农村市场难度较大 ,而这又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密切相关。一、1 999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继续下降 ,增收主要靠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   1999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2 10元 ,比上年增 2 2 % ,加上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 3 8%。自 1997年以来 ,农民纯收入的增幅从 4 6 %到 4 3…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动态地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比目前学术界的测算更加庞大,转移任务十分艰巨。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虽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受阻,但将来仍然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而第三产业和大中城市在短期内难以奏效。开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改变挖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农产品出口大国一争高低,主要是必须降低活劳动的投入。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关键也在于减少过多的农业人口。在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只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8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累计吸纳了1亿左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年均吸纳600万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统筹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农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挑战。在客观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给我国农业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为应对挑战,提出了农民土地股份合作联产责任制的土地政策;为有效规避加入民办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的风险,迎接挑战,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再论"三农"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如何解决,理论界更多的提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来进行战略转移的思路。而对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不充分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走向何处的现实问题却缺乏论及。本文试图在分析发展经济学各流派对劳动力流动原因的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中国上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文章从工业化的途径、知识经济与技术进步等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深层原因,并且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论述了邹城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总体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瑛 《农业经济》2000,(2):34-3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125亿人口中,有7096%的农村人口(1998)。据劳动部课题组推算,1994年全国农村总劳动力为447亿,其中农业有效利用劳动力199亿,转移到非农领域13亿,剩余劳动力约为11亿。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严重滞缓了社会和经济前进的步伐,以至“公平”拖住了“效率”的后腿。为此,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优化,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的课题。一、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原因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  相似文献   

11.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就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提出转移的新思路:小城镇战略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方法,即“离土不离乡”的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玉阁 《农业经济》1999,(11):41-43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我国就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加以正确引导,统筹安排,有效转移,是农业现代化乃至国民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拟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转移的主要因素,转移的对策思考等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更是一个沉重的数字。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大关,农村人口将超过10亿。16至60岁的农村劳动力约为6亿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 ,城市化进程也远远落后于相应的工业化水平 ,这意味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或农村没有实现转移或转化 ,制约着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是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起始条件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 ,存在明显的差异。1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总量的差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从而人口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李东升  周健 《农业经济》2003,(12):20-21
农业政策表现形式是国家对农业发展过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源于社会与经济的客观需要和价值判断,具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农业政策确定了农民的行动规范,界定了农民损益的程度及可能性,影响生产决策、生产和分配关系与农业绩效,农民作为政策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经济》2001,(10):43-46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于1995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正式开始生始生效的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WTO是当今规范国际经贸规则的多边经济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原则,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相似文献   

18.
李治邦 《农业经济》2004,(12):26-2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奶业的振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WTO时代”。入世后农业市场开放,由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价格、品质、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若向中国大量倾销,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等都构成严重影响。中国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目前农村和农业融资难却是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入WTO后对农村和农业资金需求与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