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在"汲古斋"北号采访,欣然看到李文培先生的水墨舞台戏剧人物画,我从心里感到了:惊、绝、妙、叹……看画,学画六十载,这样的感觉真的还是第一次。我在李文培先生的水墨舞台戏剧人物画前流连忘返,仰慕、学习、惊叹……李文培先生的水墨舞台戏剧人物画,应该说是中国水墨舞台戏剧人物画的一绝!他能吸引观画者的目光,他能留住观画者的脚步,  相似文献   

2.
杨素懿 《商业文化》2016,(28):84-89
作为一名研习中国画的学生,在河南大学求学期间对水墨人物画情有独钟。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到现在依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模式或者一个固定的体系来讲怎样去画中国画,对于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是否应该吸收西方异质文化仍是当今画坛争论的热点,中国画学习到底要不要植入素描的学习,一直备受争议。我们画画究竟为什么?为什么画人物画?如果离开这个基点,谈笔墨、谈写意、  相似文献   

3.
画廊展讯     
《中国拍卖》2009,(12):72-73
"墨海梅香"——李白雪戏曲人物绘画作品展暨京剧演唱会时间:2009年12月1日地点:梅兰芳大剧院(北京)为了画戏,李白雪入戏、悟戏。经梅葆玖先生引荐,跟随著名梅派传人王志怡老师学习梅派青衣。她的作品以戏曲人物为表现对象,以意象水墨为根基,强调水墨韵味。舞台人物在她的处理、变形后形成古拙的趣味。以画论戏,以戏说画构成了白雪独特的述说方式。她的绘画从写实转向写意,  相似文献   

4.
改心     
<正> 在一次别开生面的强化训练中,我和同伴们沉浸在飘忽而又幽婉的轻音乐声里,指导老师发给每人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一枝圆珠笔。培训师在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图案里面写土了三个字:"我无法……"然后,培训师要求每个学员在自己画好的心形图案里至少写出三句话"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伙伴们听。我很快写出三条:我无法孝敬年迈的父母!我无法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我无法兑现诸多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知名画家武千嶂的画,犹如大自然中的山水云雾、清风飘逸、气和韵畅.他通书法五体,涉油画,擅长国画,尤爱山水,得意和成就于泼墨山水.近赏千嶂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时,总为隐约的似有似无的东西受感动——“没骨”? 天人合 墨有道 记得2013年9月的一天,在他的一幅新作前,忽听得“没骨水墨山水”的“新名词”.在中国画派中还从未出现这样的没骨水墨山水画法,而“没骨”一词虽出现于北宋之时,但也仅见用于人物、花鸟,未听说过用于山水画.当今画者若能探索成功,无疑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新的艺术样式,是对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电视中间插广告,看后吓我一大跳!以为耳朵出毛病:怎么,"亲嘴"也能上广告?——那广告中伶牙俐齿的美女,冲着现众们挤眉弄眼、"巧笑倩兮"地问道:"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这个所谓"清嘴含片"的电视广告,在黄金时段播出,真是有些"不同凡响"!不过,不客气地说,拿着"亲嘴"借光儿,商家的广告创意也确实有点儿"邪门歪道"地损!我敢打睹,广大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7.
杨栩 《上海商业》2013,(12):44-45
白云、苍松、幽山、丽水,这便是严思深先生的山水画留给我最初的印象。这个印象极深,一直到现在,这八个字所描写的山水画面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然,用这句话来形容严先生的山水画是远远不够的。他的山水画气势雄伟、景物苍秀、意境深远;用笔雄浑,用墨淋漓,用色清逸……儿时的严先生,每天只知道拿着铅笔在纸上乱写乱画,简单地说,他就是一个从临摹香烟牌子起家的画者。上学后,他就更着迷于绘画与书法了。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关系到他在人生舞台上成功与否。每个人都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按心理学的一个说法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 如果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学习一些新的认知技巧,每个消极悲观者都会乐观起来。 ●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喜欢自己,因为……”“我能……”“我会……”暗自告诉自己心理健康或是情绪稳定。 ●不要苛责自己。尽力去找改善境况的办法,不要说“我做不到”、“我已老了”等诸如此类的丧气话。  相似文献   

9.
<正>一、沉浸式戏剧走俏:逃离现实的年轻需求沉浸式戏剧是什么?沉浸式戏剧的概念是由美国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所提出的“环境戏剧”引申而来,指从物理空间上打破舞台和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让观众及其反应成为舞台以及表演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先锋戏剧家们相继探索了环境戏剧、偶发戏剧、互动戏剧等不同分支,着力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观演分离的演出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光彩》1996,(11)
“叶臣归根”、”辱落成泥碾作尘”,一片片树时田进这样的命运。可是河南安阳退休工人王玉僧却能格它们婪成一帧帧美妙的艺术品。+岁使可操刀剪纸的他,悉心收集各种树叶观箕其原有质地瓣别其垃络和韧牲、利用它们的B然色泽加以处理再博果剪纸、术雕版画过砖等枉法剪刻出令人呗为观止的艺术品他的百鸟朝凤.百花竞艳等作品曾人选中国民间艺十一绝大展”民间艺术一绝剪叶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来,不仅国画界侈谈写意,而且整个美术界都大讲写意。如果把写意看作民族艺术精神,那么写意在口头上和书面中早已回归,然而在艺术作品里似乎并非如此。拿众多大型美术展览的中国画而论,尽管借古开今型、融合中西型、实验水墨型三型俱备,但融合中西的水墨写实一类,在人物画中越来越成为压倒优势的形态,画家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获奖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正> "陈先生吗?你好!我姓林,是大大公司业务代表。你是成功人士,我想向你介绍……"陈先生直率地说:"对不起,林先生。你过誉了,我正忙,对此不感兴趣。"说着就挂断了电话。小林放下电话,接着又打了半个小时,每次和客人刚讲上三两句,客人就挂断了电话。姜经理问他:"小林,你知道为什么客人不肯和你见面吗?"小林想,约见客人难,大家都  相似文献   

13.
花山迷窟     
首上黄山,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今年仲夏再上黄山,重温"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由引起心的共鸣。我下榻在狮子峰下的狮林大酒店,黄山管委会园林局的林局长兴致勃勃地介绍说:"你难得上黄山一次,山下还有一‘绝’,你非得去看看!""哦,除黄山之外,此地还有一‘绝’?"我诧异。他神秘兮兮地买起了关子:"你去去就知道了呀!"  相似文献   

14.
丁肇中先生是知名的华裔物理学家,他早在1976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得主,那年他年仅40岁。很多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那是因为他是个天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丁肇中先生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吧!丁肇中先生访问山东大学时,有学生问他:"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是不是因为您天赋很好,是个天才?"丁先生听后微微一笑道:"我倒没有感到我的天赋比别人好,我只是对工作比较专注而已。除了工作以外,我几乎没和其他人有来往。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学生,从来不到我家里来吃饭。我100%的时间都在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画画,我这辈子只能是梦里的事,唯有临渊羡鱼,但我并不是羡慕所有的画,只羡慕那些好画,好的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年轻的水彩画家丁寺钟先生,并有缘读到了他许多画作,我一下便被他深深吸引了。寺钟先生的确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符号的画家。  相似文献   

16.
赵昌平 《中国拍卖》2011,(12):25-25
戴敦邦先生的人物画,是应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的。将戴敦邦画作为文化现象来观察,主要是感到在人物国画的改革中.它表现了一种前景较为广阔的个性化思路。作为这场改革中最具共性的吸纳西画理念、技法的作法,  相似文献   

17.
常志康 《上海商业》2014,(10):56-60
知名画家武千嶂的画,犹如大自然中的山水云雾、清风飘逸、气和韵畅。他通书法五体,涉油画,擅长国画,尤爱山水,得意和成就于泼墨山水。近赏千嶂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时,总为隐约的似有似无的东西受感动——"没骨"?天人合墨有道记得2013年9月的一天,在他的一幅新作前,忽听得"没骨水墨山水"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18.
<正>李继文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一次成功的选择能改变一生的命运。工艺绝做工精高档饰品有销路下岗职工李继文制作的金丝沙画在市场上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北京一家工艺品公司大量收购他的金丝沙画,一些饰品店和商场也纷纷向他要货经销。于  相似文献   

19.
欣桦旺 《中国市场》2012,(38):26-27
<正>"一天流水账能过万",现在一天抵淡季一个月。这3~4个月别说养活一年的店,几年都绰绰有余。"黑!确实黑!不黑怎么赚钱呢?"在海边经营饭店生意的盛老板说到这,自己也深深地叹了口气:"总这么干,我自己都有点受不了。"盛先生说,过了今年他就准备改行。在改行之前,想把"那些事"结合自己经历和听说的例子和游客说说,以免再有上当的。一天进账上万元,抵上淡季一月盛先生说,他是6年前到海边开饭店的,饭店年租金10万多元,加上雇工、添置设备等一年支出得20万元。海边经  相似文献   

20.
画廊展讯     
《中国拍卖》2008,(8):52-53
"等待演出"徐小国个展时间:2008年07月18日~2008年08月12日地点:奥沙艺术空间·上海在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中,舞台既被视为制造话语权、修正传统善恶观念、为大众树立新标准的平台,也被理解为一个"开展思维过程的载体"。徐小国对舞台的理解是自觉、冷静的,他画笔下的舞台是一个荒诞如梦境般的非现实天地。艺术家通过将我们熟知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自然景观、人类信仰的众多图像场景进行解构,并搬上他虔诚打造的"舞台",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深度反思人类社会"标准化"问题的精神大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