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虽然ADSL已成为当前的主流宽带接入技术,但如果要提供高清晰度或交互式视频业务,ADSL将无能为力。而光纤接人的带宽潜力是其它接入方式无法媲拟的,在接人网环境中用光纤取代铜缆可带来一系列的好处:消除电信网的瓶颈、降低维护费用、易于实现业务融合和提供新业务、提高信息传输质量和通信可靠性、方便系统未来扩容、节省建设投资等等。各大运营商都非常重视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如北京网通(原北京电信)早在90年代末期就在北京地区新建了100多个用户光缆环,这100多个光缆环覆盖了北京大部分地区,在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光纤到大楼或小区(FTTB/FTTC)。虽然光纤到户(FTTH)是宽带接人的根本解决手段,但现阶段大规模实现FTTH还不经济可行,现阶段主要是实现FTTB/FTTC。对于FTTB/FTTC,可采用的传送技术手段目前以有源光纤接人(包括PDH、ATM、sDH、GE/FE等)为主,但无源光纤接入(PON)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开始得到应用。而对于FTTH,PON则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伟章 《当代通信》2003,(22):38-42
1.概述 不同类型的业务节点可以使用一个公共的用户接入网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接至用户。用户接入网是业务节点到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接入网络,是通信网的最后一公里。用户接入网具有三层网络结构 第一层 传输媒介 第二层 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9):48-48
面对DSL宽带接入业务的大规模投入,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目前的网络,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将成为目前运营商广泛关注的问题。SIEMENS作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先厂商,长期致力于中国电信网络的建设。除了拥有领先的ADSL over ISDN/POTS解决方案外,SIEMENS对xDSL接入技术和整体网络解决方案都有最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白木  周洁 《当代通信》2003,(9):56-58
一、宽带网的概念 骨干网传输速率在2.5G以上,接入网能够达到1兆的网络定义为宽带网。宽带网建设分为三层:骨干网、城域网和社区网接入网。骨干网相当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城域网相当于城市市区内的道路,社区接入网解决的则是将道路从市区一直修到小区,抵达每户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6.
宽带接入是日前应用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也是推动其它技术发展应用的重要力量,其迅猛增长的带宽需求很火程度上推动了IP城域网与骨干光传送网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ADSL的应用走上了快车道,以每年差不多100%的速率增长,现任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其他宽带接入技术也有了新的应用,一直纸上谈兵的光纤接人技术在日本、北美也有了许多商用网络。本文将对几种宽带接人技术,特别是ADSL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当运营商设想在一个平台上融合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时,“多业务网络”这个术语应运而生,并被一直使用甚至有些滥用了。过去20多年,多业务网络的定义随着技术的变迁一直在变化。曾有一段时间,ATM被认为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包括将比萨送到家中。不过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多业务网络的概念及其对运营商的重要性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8.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5,(24):56-58
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企业转型和网络融合(FMC),它使原本经渭分明的移动与固网的界限正在被一步步地“模糊化”,二者在多个层面的融合趋势已势不可挡。基于融合的思路来看未来的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多样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无线接入网作为承载业务,直接面向用户的网络,是体现运营商的用户覆盖率和企业竞争力主要指标的关键之一,与核心网趋于融合的趋势不同,接入网层面将有众多技术百花齐放。如英国的“蓝色电话”采用DECT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对移动和固网进行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9.
赵慧玲 《当代通信》2005,(16):39-42
目前国际、国内已经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始逐步实施网络转型,旨在简化网络结构、减少网络运营成本,加速将新业务推向用户的速度,优化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世界电信业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电话网的发展凸显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IP网络成为业务网络的统一传送平台,以IP-MPLS-DWDM为核心技术建设骨干网,利用IP VPN业务平台承载多种业务;以宽带接入技术为主导构建多业务宽带接入网,重视网络边缘的部署和管理;采用Diffserv和MPLS TE相结合的技术提高IP网络QoS性能;提高控制力度和增加网络智能;大力推进多种宽带业务和家庭网络等新型宽带业务。  相似文献   

10.
如今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在享受通信技术和信息来源的同时,自然会追求能够支撑多种通信业务的宽带通信接入技术,而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无疑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FTTH宽带接A技术。光纤宽带接入技术是接入网的最终和全业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3G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体制的创新和演进,更需要运营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应该以创新的思路去寻找开发新业务,需要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在研发、应用、推广、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以具有3G特色的视频业务为例,如果以3G基础的视频业务为基本点,再将这个基础业务与不同的应用相结合,我们就可以衍生出众多视频类业务来。当视频业务的种类越多,总体的用户数也就越多,3G新的"杀手级"业务组合由此而生。业务创新的结果就是产生出更多新的业务,这样的新业务一定是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某种个性化需求的。  相似文献   

12.
首先.网络融合可以充分调动运营商业务创新的积极性。人们对于网络融合的追求.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投资建设、维护成本高,提供新业务所需的周期很长。而一个能够提供所有业务的网络,则可以使运营商的业务创新更快捷、方便并有更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3G投资支出与运维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3G网络具有全程全网的建设特点,在发展初期,资本性支出是构成投资支出的主体;但伴随3G业务的逐步产业化,隐性的运营支出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成为影响3G业务实现和开展的最主要投资。  相似文献   

14.
电信转型的最初动力来自电信界自身,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通信信息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用户不能满足于电信只提供单一话音业务的状态,人们希望电信业能提供更多通信信息服务,来满足工作、生活、消费等的要求。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也不满足于只能提供单一业务的情况,因为单一业务总会有趋于饱和的时候,电信运营商当然希望提供更多的业务,以使其有足够的经济增长点,这导致电信界不断推出电信新业务。在80年代初,国际上就在作这方面的努力,在不断研究和推出新技术、新业务,有三种新技术是值得一提的:一种是Telematic;第二种是3类传真机;第三种是分组交换网(X.25网)。当然,在电话业务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时候,这三种技术的出现对电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仅限于说出现了三种新技术,没有谈到电信的转型。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媒体业务的提出,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业务是一种变速率的业务,它要求能迅速在全网范围内进行快速速率适配来支持这种业务,很显然TDM网络没有这个能力,于是电信转型问题就提出来了,以TDM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不能满足多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运营商投资建设了4G网络,客户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其渗透速度明显快于3G,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早在2010年年底,美国运营商Verizon就已经推出了4G手机和数据卡两种类型的终端。此后,美国AT&T、日本Softbank、韩国SKT、新加坡Singtel等多家运营商都普遍提供了以4G智能手机为主,并且包含了数据卡、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在内的新型终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业》2009,(3):81-81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宣布,在未来5年内国家将投资2.8万亿韩元(约合28亿美元)发展广播电信领域。此前,在由韩国总统李明博担任主席的韩国国家科技理事会上,技术融合已被确定为韩国经济增长的17个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永明  王亮 《当代通信》2005,(14):68-69
多媒体业务是电信运营商面向公众开放的融合图像、语音、数据于一体的新一代电信业务的统称,如两点可视通信、话音互通(视讯终端和电话、手机等语音终端之间)、视频会议等。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多媒体业务不仅是继语音、数据业务之后的一项战略性新业务,也是挖掘现有网络资源、丰富网上应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电信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线路投资项目依然采取原先“按照交换机投入门数建设用户线干线,再依主干线对数建设用户线配线”的投资建设方针,并主要发展基于铜线接入的xDSL技术,以满足用户除语音之外的数据/视频业务需求。但是难以回避的问题是用户对数据/视频业务需求高速增长,使得原有大量的用户线主干铜缆。  相似文献   

19.
《邮电企业管理》2010,(7):10-13
目前,中国的电信业发展已迈进全新的时代——全业务运营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与宽带充当了行业发展的主动力;3G技术发展并演进至LTE;三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电信业创新将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