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有多种:狂笑、讥笑、窃笑、傻笑、回眸一笑、哑然失笑,当著名作家翁新华读了本刊曾经连载的长篇小说《柴进办银行》以后,他的感受是会心一笑——作家廖宗亮寄我一本他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柴进办银行》,扉页上提有一句话“:新华兄一笑”。宗亮兄一直在银行系统工作。有民谚曰“财政是爹,银行是娘”,可见那个有权印票子和发票子的地方是如何地令人神往!远的不说,近说这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国建了多少雄居世界第一的摩天大楼,升格了多少号称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修了多少平坦宽阔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拆毁了多少新楼旧街,并盖起了与世界大都市…  相似文献   

2.
廖宗亮先生的《柴进办银行》当年在《金融经济》连载时就很受读者欢迎,后来出版发行,读的人更多,影响更大.这是一部新编历史小说,它抓住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特征,以金融领域里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主线,把官商互相勾结,银企互相渔利的社会现象描述得栩栩如生.故事逼真,人物鲜活,情节奇特,环环相扣,无不引人入胜.这些,姑且不言.让我最为欣赏的是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底.全书共分三十篇,作者采取章回体小说的写作方式,从标题的制作到语言的锤炼,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本文试就作者运用歇后语、荤段子、俏皮话的巧妙精到之处作如下赏析.  相似文献   

3.
看了《金融经济》第八期上发表的文章《银行监管,关键在哪里》,很受启发。作者对当前金融违规屡抓屡出,金融风险屡堵屡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银行监管的关键在人,特别是在“一把手”身上。本人认为这确实是中的之见。不过掩卷思之,又想到了另外一问题:那该用什么来管住人,特别是“一把手”呢?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解决矛盾的关键通常在事物的内部,而不在事物的外部。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搞好银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全在于银行的内部结构能不能有机地、主动地、有力地筑起一道屏障,抵制某些人特别是“一把手”的道德风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  相似文献   

4.
上回说到柴进为了招商引资之事欲径自去东京找燕青。洪教头劝他先找时迁摸准燕青行踪,再有的放矢去找为妥。柴进听了,便将电话打到了时迁办公室。正好时迁在,接了电话:“哪位,有何贵干?”柴进忙不迭地:“是我,柴进,时迁老弟,别来无恙。”“哦,是柴大行长,近来又有什么发财的事奉承小弟去做?”“我想跟你打听一个人。”“谁?”“浪子燕青。”“那小子呀,如今可不得了  相似文献   

5.
曾刚 《中国外汇》2020,(8):34-38
长期看,面对可能带来的开放银行变革,银行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循序渐进地改善体系架构,培养核心能力。最近几年,“开放银行”概念一直热度不减。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再一次引发了各方对“开放银行”“无接触贷款”的高度关注。所谓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指的是一种开放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及其他业务功能,重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回说到柴进托时迁帮忙终于找到了燕青,满怀信心去了东京,企图说动燕青到苍洲投资办厂。谁知燕青通过公司会议辩议,否决了投资提案。这一下苦了柴进,他不知回苍洲如何向王七交差。情急之中,他突然想到了宋江,便改道往爪洼县去。前几回说了,王七为了办“桃园节”,促开发,请动了各大新闻媒体前来捧场,大吹大擂,闹得天下人都知道苍洲要搞大开发。所以,这边宋江闻听柴进要来爪洼县拜访他,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定是王七那厮见无人去那穷乡僻壤投资,分下任务,柴进拗不过便来找我。他拨下电话召来几个心腹,一一附耳吩咐,然后整装去迎接柴进。接着柴…  相似文献   

7.
<正>银行可以选择,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这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打破企业在资金上吃银行“大锅饭”,银行包企业资金、各行独据一方的垄断局面.从试行情况看,其模式可分为:“银企自由选择”后只允许企业在一家银行开户的“单一式”和允许在多家银行开户的“多头式”.究竟何种模式为宜?我认为“多头式”是不适宜的,主张在“银企自由选择后只允许独立核算的法人在一家银行开户的”“单一式”模式.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3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暨中国移动金融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在年会上发布了《2014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和《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中央网信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等单位部门领导莅临年会并发表致辞,近200位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的负责人出席本届年会。参会嘉宾就移动金融、电子银行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金融经济》2003·6期刊登了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的一篇文章:《温州呼唤民间银行》。其实,对中国民间银行的“呼唤”,岂止马教授一人。早在2002年,《中国经济时报》就连续报道了“温州要作民间金融改革实验田”,说是温州民间金融试点框架已定;《中国金融报》2002年11月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收官之年。回顾第一个三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历程,吉林亿联银行(以下简称“亿联银行”)作为我国四家互联网银行之一,秉持“数字银行、智慧生活”的发展定位,按照《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的发展路径,实现科技与金融业务的不断融合,让金融更易得、安全和便捷,让客户乐享美好智慧生活,使金融科技成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上回说到柴进凭借王如绳“放水冲沙”、“调虎离山”两个点子,终于把苍洲府衙派来的清查小组调拨得团团旋转,让他们在吃好喝足玩够得饱之后爽爽快快地给苍洲银行打了个满分,苍洲银行也顺顺利利过了关,柴进自然欣喜不已。然而,这边还沉浸在皆大欢喜之中,那边知府王七又打来了催命的电话。这柴进经过和王七的几次交往早领教了这位知府的刁钻奸滑,可又得罪不起。他常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王七打电话;神不怵,鬼不怵,就怕王七叫他去。如今王七一个电话打来,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柴进的那颗心又被提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收到一位银行员工寄来的稿件:《银行员工的心声》。这位员工告诉我们,他在某银行一家市级行工作。他从事银行工作已经八载春秋,如今已是名副科长了。他经常下基层,和广大银行员工在一起,最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忽一日,他在网上读到一张帖子,帖子里对目前银行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描写得相当真实。于是,他想到要将帖子寄给金融员工的“娘家”——《金融经济》“员工广场”栏目。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塞勒在《移动浪潮》一书中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比喻为“五次浪潮”:第一浪潮是大型计算机,第二浪潮是小型计算机,第三浪潮是桌面电脑,第四浪潮是互联网时代,第五浪潮正是如日中天的移动互联网. 这个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有力地改变着全世界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中国也不例外. 2014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在“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暨中国移动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2015年将成为移动金融的普及年,移动金融正在重构电子银行的发展格局”.2015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移动金融是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仅仅是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必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中国金融实务大全》第1篇第5页)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银行任务与作用的这一重要思  相似文献   

15.
15年前,在《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年第5期发表的《德国住房金融考察报告》文中。我提出“与外国银行合作成立合资银行”的建议。1998年10月在施豪考察时我向施豪行长建议与建设银行合作在中国成立合资住房储蓄银行,并特别介绍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姜行长与其接触。耐人寻味的是。五年后,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中国建设银行与德国施豪住房储蓄银行签署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章程之时,健康运营了16年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更名为恒丰银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银行的内部简报名目繁多,实不胜枚举,如《银行通讯》、《调研资料》、《情况交流》、《情况反映》、《半月动态》以及《情况汇报》等等,有些基层行、处,不顾客观条件,不讲求效果,人家办自己也跟着办。许多名为“简报”,其实内容繁杂,文章长而空,读者不爱看,起不到交流情况,推动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樊争 《时代金融》2005,(11):19-19
<正>银行业是一个信用行业,可以说,老百姓的每一 份信任,都是构建金融大厦不可缺失的一块基石。中 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更是将“维护公众对银行 业的信心”作为重要的监管目标。 但在现实中,许多银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看 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往往危害 银行的信誉。  相似文献   

18.
在银行改革中,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是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恶劣导致其财务状况不佳。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很简单——经济决定金融,用更为学术化的语言理解,就是资源禀赋决定了金融发展。从理论脉络上看,由此推导出的“金融生态”学说进一步支撑了这样的认识。但值得提醒的是,在这样的认知逻辑下,银行转型必然在潜移默化中固化其模式:离开禀赋不佳的地区,追逐看起来更好的行业或客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比最早进入中国的英商丽如银行足足迟了半个世纪。筹设经过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人是当时任督办铁路事务大臣、掌管多家洋务企业、刚刚接办汉阳铁厂的盛宣怀。他于1896年11月1日向光绪皇帝上奏《自强大计折》并附“开办银行片”,可以说是筹设这家银行的开始。他认为,中国开办铁厂,不能不办铁路,办了铁路就不能不办银行;银行应由商家来办,但官方予以扶持;除办理各项存款、放款和汇款外,还可发行钞票、经办国债、铸造银元;总行应设在商业繁盛的上海,新设银行的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将来设立国家银行,与通商银行可并行不悖。皇帝阅后批示:交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户部  相似文献   

20.
银行是我的“故土”。从银行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后,我常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尽快地实现工作中这样一个转变,即由过去通过执行金融政策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到通过运用银行这个杠杆,加快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1985年的银行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要加强金融宏观控制;一方面要强调择优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