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 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 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 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 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 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 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 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 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 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 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 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 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困扰全球的低收入住区治理中,土地的开发利用、产权及增值收益的分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构建出低收入住区土地运作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践回顾,总结国际上低收入住区治理的难点;并对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得出中外土地制度的差异。基于辽宁棚户区改造土地成功运作的经验,文章认为,政府让利于民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问题的前提,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灵活土地运作模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的关键,统筹规划土地资源是土地运作成功的保障,保障民权为本是低收入住区治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绿色建筑在国家的倡导下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施,从而对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用设计在近期也成为了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住区和住宅的设计为相关问题的结合点,从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的角度,分析研究了通用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评价、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等指导标准的异同,并进一步提出在今后住区和住宅设计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住区会所现状问题为切入点,寻找其与公共服务设施两者关系。通过上海会所营销住区与各级商业中心可达性比较。面上考察住区会所建设与设施的空间关系特征;通过不同区位会所纠纷住区实证,从点上验证住区会所矛盾与设施供需特征关系,分析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广东 《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95-197,250
冷战结束和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格局的巨变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内社会的转型,加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本身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得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伤及现代化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城市中老旧住区面临的雨洪灾害日益严重的问题,梳理国内外有关承洪韧性的相关研究,探讨承洪韧性的内涵与作用,建立了城市老旧住区雨洪管理影响要素与承洪韧性的关联框架。根据城市老旧住区的基本特征和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可浸区百分比、提升雨水贮存率,以及提升雨水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承洪韧性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策略。再以天津川府新村为例,针对该住区现状存在的雨洪灾害问题,模拟验证了相关策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下,高层住区日益成为大中城市的主流居住模式,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区环境景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解决策略,为今后高层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从物质功能主导转为人居环境和社区情感,对社会、文化、心理等的"深生态"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还应具有独特、丰富的人文生态,凸显人文内涵是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时,文章以人文生态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了人文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下,高层住区日益成为大中城市的主流居住模式,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区环境景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解决策略,为今后高层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住区交往空间多元化营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以往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过于注重程式化,这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居住者交往需求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多样化的城市住区特性,从住区分类的视角下,对典型住区交往需求进行剖析,以供设计者对交往空间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住区的环境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气候和认知方面的原因,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在寒地住区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从寒地住区的使用现实入手,分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住区中生活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提出了环境设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及资源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因为人们的过渡消耗和忽视,使得环境问题变成全球共同探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司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也是利用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的过程。那么如何加强公司社会责任中的环境建设,使得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是笔者关心的问题。因此,透过公司治理中的社会责任,以惠普中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案例进行分析,呼吁更多的企业关注环境问题,承担起社会责任中的这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热岛效应就是其中非常严重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对室外热舒适研究较少,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对热舒适问题考虑不够,造成用地浪费。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对调节城市温度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述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研究的必要性,对北京地区100个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住区公共空间营建存在的问题、建成后的热舒适状况、人们的主观感受等。  相似文献   

14.
住宅与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介于城市与家庭中间的两个层级,其物质能量代谢并非是家庭代谢在不同尺度上的集合,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层级特点。设计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分析的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可用于对住宅和住区的代谢过程与代谢特点进行标准化的系统性分析,为定量研究和评价城市住宅与住区的代谢状况提供依据。在明确了现代化住宅和住区代谢研究边界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物质能量过程,建构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研究框架,并对划分的"城市住宅物质代谢""城市住宅能源代谢"和"城市住区物质代谢""城市住区能源代谢"四个子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描述性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针对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在未来的迭代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热岛效应就是其中非常严重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对室外热舒适研究较少,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对热舒适问题考虑不够,造成用地浪费.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ˉ32%.对调节城市温度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述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研究的必要性,对北京地区100个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住区公共空间营建存在的问题、建成后的热舒适状况、人们的主观感受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住区建设也处于空前的高涨时期,在现代的住区建设中,如何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求是建筑设计人员的焦点.为此,本文作者就现代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解武汉市居民对住区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变化,以及对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建设的建议,2020年7—8月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调研。筛选武汉市2020年2月居家隔离期间15个首批“高风险”小区作为样本,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1)疫情前后,针对居民使用住区绿地的“频率”和“时长”,选择“增加”与“减少”的人数相当,与“无变化”人数比例近3:3:4;2)超半数居民解封后在住区绿地停留15min以上;3)住区绿地健康景观提升主要依托“绿地植物应用”和“健身设施及场所建设”;4)居民相对更喜欢开花的园林植物,并表现出了较明确的关于植物颜色、香型等的偏好。建议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应“关注住区弱势群体”需求,增加居民“全健康”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住区绿地健康效益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智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伴随近年我国城市的转型升级,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加明显,地方的"引才留才"工作愈发重要。为此,文章以武汉为例,量化评估各类"保障性人才住区"所拥有的空间资源。从"人才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多因子的"人才住区空间资源评估模型",同时结合多源稠密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武汉人才住区的周边资源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武汉人才住区的空间资源量由内环向外环逐渐递减,各类空间资源的密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空间资源较高的人才住区集中在三环线以内,较低的则分散分布在外环线附近;与生产通勤相关的空间资源分布均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资源分布较为不均衡,人才偏好的文体休闲资源则较为欠缺。此外,由市场主导建设的空间资源,存在匹配度较低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积极干预,助推实现"保障性人才住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建人才住区应尽量布局在城市的成熟地区;对已有人才住区进行空间资源评估,进行针对性优化。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军  黄馨 《经济地理》2012,32(6):21-26,45
在构建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填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主要因子,对耦合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耦合地域类型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解析,系统揭示了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地域分异突出,不协调状态明显,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2021,41(5):155-164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背景下,学区常被作为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工具,实践教育资源领域化的空间载体。不少研究已揭示了这一过程,但多未涉及以课外补习为主题的影子教育。文章通过对南京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空间分异、不同学区家庭参与的程度与差异、以及家庭在其非正式教育空间的竞争的分析,探讨了影子教育与正规教育之间的"互动",及其对教育资源领域化的影响与效应。研究发现:影子教育机构围绕名校学区高度集聚,其核密度按学区等级逐渐降低;不同学区家庭在影子教育机构的投入存在显著差异,优势家庭得以在影子教育机构转化收获更多的文化资本,以获得竞争优势;竞争导向的升学环境驱动了影子教育机构扩张,其符号内涵驱使其分异。影子教育在学区制度边界之外进一步建立了市场边界,稳固并强化了城市优质阶层对教育资源的掌控,形成了新的教育资源领域化空间,不但加剧了教育隔离也使得教育绅士化向商业空间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