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使监管者认识到仅靠微观审慎监管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必须加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首先回顾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等重要概念的认识和发展;其次比较了美国、欧盟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再次对我国的信贷投放、资本监管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对我国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作为系统性风险调控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2009—2017年数据,构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并运用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效果。研究表明,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符,VAR模型结果表明长期资本充足率存在逆周期效应,流动性比例在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资本缓冲对系统性风险反应迅速,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起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敏 《福建金融》2010,(10):33-35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和背景,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概况,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趋势。国内外的学者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目标、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总体看来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借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模型框架,分析了资本要求和贷款价值比率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一致性。单一的政策很可能会损害实体经济,在实践中必须进行动态平衡。因此,必须转变监管理念,着手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6.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中金融账户差额变化,在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借鉴主要国际经验,提出健全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基础上,运用TVP-SV-VAR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时变特征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征,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具有无限期累积性,而表现为不断反复的过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虽然均具有时变特征,但在影响程度和时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宽松的资本类和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微观审慎政策可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在宽松的微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资本类或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一起使用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监管对象,要及时根据监管体制的变化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主动适应监管法规新要求.这对于监管政策有效性的发挥以及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面对监管领域的新变化,中国银行业需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继续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以及对融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巴塞尔 |||>的介绍,揭示出宏观审慎监管给我国银行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进而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对深化我国银行业转型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康永亮 《时代金融》2012,(18):140+143-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丹 《云南金融》2011,(5X):58-58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李鹏 《新金融》2017,(6):48-52
监管套利是我国影子银行过度膨胀的重要诱因。金融机构通过横向交叉套利和纵向资本套利达到了规避资本充足性监管、绕开信贷规模限制、逃避流动性约束和弱化存款准备金限制等目的。为遏制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活动,本文建议在资本监管中引入预先承诺制,建立资本充足性区间管理的弹性机制,强化影子银行业务的微观审慎监管,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尽快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  相似文献   

14.
杨艳竹 《云南金融》2012,(6X):86-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加速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构建资本项目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宏观审慎管理经验,明确我国资本项目宏观审慎管理实践探索课题,提出建立完善宏观审慎管理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宏观审慎调控工具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构建应对资本流出风险的审慎管理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各经济体应结合各自情况采取三管齐下的办法:第一,提高管理资本流动波动的能力;第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第三,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前,各国正着力于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建立相关全球管辖权事宜也提上议事日程。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特别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断推进,现行外债管理的不适应性也在逐步显现。本文从我国企业外债的现状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的必要性,并构建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从借债主体资格的确定、监测预警体制的建立、延伸的现场检查和选择性工具的储备等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016年起人民银行正式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4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对银行稳定性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直接投资则增强了银行稳定性;跨境间接投资弱化了银行稳定性。第二,资产价格和流动性错配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利于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则弱化了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有效宏观审慎监管;二是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针对不同类别跨境资本流动施以相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