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局限性问题"首要点在于如何界定"法律"一词的含义。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在我国,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是进行社会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法律一词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成文法体系。笔者即是在此基础上来谈法律局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立法评估的理论基础是良法理论,立法评估的指标体系则是良法的标准,立法评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根植于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良法的不懈追求。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立法评估指标体系多种多样,这有碍于良法的建立。要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立法质量,首先就应当建立科学的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经过比较分析,提出二级六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法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则之治。司法实践证明,规则之治应包括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方面。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实质正义不会脱离程序正义,但却不是仅仅简单地适用法律,而是会考虑“案件外”的事实,在规则的基础上为实质正义寻找依据。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立法包含了过多的有关道德价值观念等实质正义的内容,则会使法律的可执行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春秋末至西汉前期,商家治生之学伴随着城市和学术思想的繁荣,以及政治环境的宽松而产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范蠡、白圭,他们主要以增殖私人货币财富为研究对象,其治生之学主要是商业经营学,涉及经营时机问题、资本和用人问题、薄利多销原则等。  相似文献   

5.
良法之治是现代法治的实质要件和价值基础。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要求和重要标志。文章通过界定良法的含义和以人为本的立法价值取向,进而阐述立法以人为本是良法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良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之治"迎来了理论化的重要机遇节点.与西方治理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学为学理根基不同,"中国之治"的人学自觉,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在话语上有一个从自由到自信的发展历程.毛泽东以"人民自由幸福"为理论核心奠定了社会主义人学话语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人学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自觉,塑造了"中国之治"的自信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并升华了"中国之治"的自信话语,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代要求和"善治"的本质,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人权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对国际强权与不法权力进行法律控制,协调各主权国家内部的人权与主权关系,将人权问题纳入全球法治的法律体系中,实现人权全球保护的法治目标与状态。人权法治全球化的深刻动因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二战的历史教训以及现实的国际强权政治与不法权力的存在。人权在趋向全球化的演变过程中,存在一个由国内走向国际、由狭隘走向全面、由区域走向全球、又由全球影响区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人权法律制度也由零散走向系统、片面走向全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理论研究中政党却被遮蔽.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的理论范式可以揭示中国之治的独特逻辑.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是以制度为承载,体现在我国国家制度的结构构成及国家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百年大党领导的制度全景和功能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的中央组织及其制度化运行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性领导;二是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体制对重大工作的统筹领导;三是党组(党委)制度对非党组织的嵌入式领导;四是归口协调管理体制对具体治理事项的归类领导;五是纪检监察体制对监督体系的统一领导;六是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对军权的牢牢掌握;七是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百年大党自身的主体性塑造是决定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自变量和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以治党带动治国、催生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创建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社会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是学习型教师。另外信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以及新时代教与学的关系也说明了学习型教师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论"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与现代法治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包括法治所追求的伦理基础和价值理想.法治理念之普遍诉求在于实现约束国家或政府权力,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与自由.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精义在于法治之"法".现代法治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当代中国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法治理念的普遍诉求,与中国特色及其本土资源形枣共鸣并达成共识,是一种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报告中还包含诸多的亮点和新提法,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备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当前,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思想史和政治实践历史中,道德对法治的支持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中西政治实 践中道德的地位具有明显差异,但道德支持贯穿于人类政治实践始终;道德的支持方式对于各自的时代与国情来说 既是合理的又是合适的;道德的支持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为中国外交的未来指明前进方向。此外,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报告中提出了多个新亮点、新观念和新思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应着重抓好四项关键性工程,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行政组织法和公务员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权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依法治国方略 ,是对人类近代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积极吸收资产阶级创造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特别是法治文明成果 ,吸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 ,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一个科学判断。其后十年中国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伟大判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当前,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也面临诸多问题,这给中国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然而,中国共产党再次抓住问题的关键,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大局,认为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表现为其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和必须依赖性;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规范基础和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判断中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后十年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伟大判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中国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但中国共产党再次抓住矛盾之关键所在,在党的十八大上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大局,认为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依据是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0.
法治内蕴着对人权的保护。从实在法角度来看,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是人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理念的接受和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