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也就是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发生的内部交易或项目进行抵销,从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到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及其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一、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企业研究》2011,(7):111-111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虽然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对此进行了规范,但其中的若干问题仍然不够明确。本文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中将会计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职工教育经费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股息、红利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6.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其差异的计算确定人手,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概念,并规范其相应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来确认计量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债务法关注的是利润表中所列示的收入和费用在列支的时间、范围、标准等方面与税法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并按照会计所得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应税所得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税款。  相似文献   

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时,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8.
陈菂 《会计之友》2007,(4X):36-37
本文以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理念——资产负债观为切入点,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等所得税核算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秦洪平 《财会月刊》2013,(12):105-105
在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核算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列示。所谓“递延”,即当期不确认,在后期进行确认,其产生原因在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永久性差异不会导致递延确认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现行会计准则对各种例外情形给出了相关说明。下面结合两种情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同时国际上也流行的所得税会计方法。该方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费用,加上当期应交所得税形成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1.
正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所得税会计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要求从资产负债表观出发,计算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将资产的账面价大于计税基础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反之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例解的方式,诠释所得税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暂时性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实行后,所得税差异的处理方法变化较大。文章主要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会计人员每年都要面临所得税费用计算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问题,如何简化其核算过程,是当务之急.文章从演变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入手,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步骤,找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简便算法,然后借助实例,依据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利用暂时性差异对本期和未来所得税影响相反的关系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CAS18)与《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IAS12)和《美国会计准则109-所得税》(FAS109),在制定目标、定义、会计处理方法、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方面的异同等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和亏损弥补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第二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  相似文献   

19.
汪红旭 《会计之友》2007,(9Z):75-76
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的差异做了说明,同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进行分析,并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说明.以对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解和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肖凌 《财会月刊》2007,(3):24-25
一、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在所得税税率或计税基础变动时,必须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根据本期应交所得税倒挤出利润表上的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