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助推广东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充分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迅速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尤其是围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广东经济原有的运行模式难以为继.危机倒逼广东经济转型,广东正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全省工作主轴,大力推动"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出口导向到内外需并重、从低端加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从繁荣珠三角经济到发展全广东经济转变.结合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推动广东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顺应社会经济一体化、推动会融服务一体化,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提高金融效率,提高银行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等方面人手,强化金融的核心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步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处于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金融服务于社会发展而非单纯经济增长、需要银行信贷的结构支持而非仅是总量支撑、需要融资配套的整体协调而非单兵独进.为推动经济转型,广东金融业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扩内需和稳外需相协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科学实施金融强省战略,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配套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构性问题是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体,推进经济结构优化,首要的是要推动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受制于政策安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微观经济主体主观努力等诸多因素。其中,金融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因素。产业升级、产业扩张、产业集聚、产业整合、产业并购等一系列关系到产业转型的产业活动,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而要推动产业转型,金融必须主动转型。  相似文献   

4.
支持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理论内涵着经济转型升级命题.经济发展的实质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它既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又体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模型,在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总量与结构这两个因素在经济发展模型中具有不同的重要地位.换个角度来讲,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低碳金融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制约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陉和战略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加快我国经济和金融“双转型”,既是外部经济形势所迫,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多年“高积累、高投资、高增长”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文章从金融转型推动经济转型的必要性、途径方面入手,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金融转型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参考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是指以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宏观调控政策,旨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其必然性.宁渡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更好、迫切性更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优化经济生产要素配置,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以宁波为例,提出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并从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角度,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浙江经济面临着粗放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内外需结构不平衡、产业层级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发展困境,经济转型成为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战略。本文结合浙江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外贸调整、区域规划和民营资本利用等经济转型路径,并基于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商业银行应从经营理念、业务、渠道、管理等方面寻求转型突破,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煤炭去产能的根本目的不是去煤炭,而是通过阶段性压缩煤炭产能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金融部门要站在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立足煤炭资源的自然属性,认真分析金融支持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互补,制定实施由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相互配合的长期稳定的煤炭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河南旅游产业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力度不足、金融产品服务落后等问题,河南省亟须利用金融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金融支持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以资金和服务的双重支持为集群企业的成长提供动力.本文将在研究浙江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金融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完整的金融创新体系来更好地推动浙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南方金融》2002,(12):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十六大报告还明确指明了下一步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问题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金融部门在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过程中,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新经济浪潮的带动下,再创新优势,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这使得数字化转型成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现状的分析,进而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探讨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以及障碍,并针对商业银行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但金融资源的配置转换没有跟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一系列问题的积累制约了农村金融功能和效率的提高,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城乡融资依赖度、城镇化水平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变迁中金融配置失衡导致的城乡收入变化、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最后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角度阐述了破解城乡融资失衡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之后,广东目前正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型。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配合与支持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东莞为研究视角,分析了东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就东莞金融的发展如何配合与促进东莞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出若干措施和建议。鉴于东莞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对于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依赖资源及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价格上升与产能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风险逐步加大,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在眉睫.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特征和目的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而在此过程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论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的支持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博览》2010,(9):4-5
绿色金融是指以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宏观调控政策,旨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鼓励和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分配和使用国家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实现“30·60”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部署,统筹协调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与低碳经济转型促进节能减排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和保障。本文通过建立跨地区联立方程模型,选取我国各省统计平行数据作为变量因素,重点研究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区域间产生的邻地效应。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能助推撬动金融资源支持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促进作用,并相互制约影响;(2)不同区域间绿色金融及低碳转型发展程度不一致,将分别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从而带来不利影响;(3)高度的绿色金融发展以及大规模的低碳经济转型改革将带动邻近地区交叉领域的正面发展,助推区域间两者的良性互动。鉴于此提出深析绿色金融发展与低碳经济转型间的内在正向作用原理、构建绿色金融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协调统筹机制打破区域间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局面、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成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