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友好土地利用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出发,选择18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并对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长沙市环境友好指数最高,其次为株洲市,再次为湘潭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土地环境友好型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城市群发展对区域生态风险的影响,以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利用1993-2013年Landsat遥感数据,定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移动窗口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获得区域空间连续的生态风险指数等级分布图,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建设用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林地面积在波动中减少且变化明显;近20年,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变化显著,低风险区波动减少,中等风险区先减少后增加,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均波动性增加。本研究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风险的有效防范,以及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也为区域生态风险定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分区是指导土地高效利用,实现土地科学管理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结合建设"两型社会"新背景,以实现区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的,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自然、经济、社会等关系,建立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了权重,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个方面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分析,最终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分为4类:资源节约型开发区;环境友好型开发区;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区;环境友好型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但仍然与“十一五”规划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实现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目标面临一定的土地问题。为确保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实现土地利用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确定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组合评价法、统计检验法.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套包括40个指标、具有层次结构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为最优评价方法;重庆市计算结果表明,除2005年之外,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结论: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可以反映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状态和水平;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思路比较适合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评价;重庆市今后应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两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对人口容量的探讨有助于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容量分析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考虑了该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不同的模型预测多种承载力下的人口容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形势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用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模型对该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供需日益严峻,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短缺量最大将达13530.07hm2;(2)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4年用地效益协调状况总体上呈由不协调向比较协调状态转变;(3)土地投入强度不断加大,土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增长较快,社会效益则呈波动性缓慢增长态势。为此,需加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及保障能力,促进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验区竞赛     
《中国土地》2007,(8):21-22
城市群 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竞逐综改试验区作为内陆省份最早自觉进行区域协作的城市群,长株潭的最终方案将以"城市群 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为主题。所谓"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的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扩展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土地利用的特点选取一定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对该区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该区域DEA无效年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土地各投入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第二三产业人员的就业素质以及加强土地市场的信息流通.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以广西兴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土地利用集约化等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广西兴安县的实际情况,以环境友好理念为指导,以城镇、乡村、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有机结合为主体,以土地的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与模型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二者在短时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但长期表现为均衡关系;(2)因果检验发现二者存在较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为经济发展;(3)二者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影响较大、变化响应强烈,其对土地集约利用冲击影响的解释水平达到了95.3%;而土地集约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影响较小、变化响应微弱,其对经济发展冲击影响的解释水平仅为4.7%。因此,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需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促进区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4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和集约利用分级标准,将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分为三类,即集约利用、勉强集约利用和相对粗放利用,评价结果较合理.该评价结果可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某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乐山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计算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并建立两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定量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乐山市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0.3150提高至0.9931;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0.5013提高至0.9726;两者耦合发展度由0.6056提高至0.9913,从初级耦合类的土地利用滞后型发展到优质耦合类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同步型。最后就提高乐山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是既保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土地需求,又保证对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所需土地的可持续供给、有效保护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根据衡南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主要的土地生态问题提出了4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促进衡南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发展模式,评价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其生态型城市群建设、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结合研究区2001-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3个方面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0-2002年的快速增长阶段,2002-2006年的波动后的缓慢增长阶段及2006-2008年的持续性快速增长阶段,并与社会经济子系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评价结果,就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梳理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促进并深化后续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归纳法分析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视角集中在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诊断、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属性评价等方面,今后还需加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拓展研究内容,拓宽研究尺度,并重视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方法的准确应用.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典型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和城市群腹地耕地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8日.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对机遇,地处该区域的湘潭市农发行,应如何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呢?为此,湘潭市分行组成调研小组,就农发行信贷支持"两型社会"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关系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关系,梳理二者演化特征。研究方法:脱钩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研究结果:(1)2000—2014年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碳排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城市间差异明显;(2)关中城市群整体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尚未脱钩;(3)关中城市群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碳排放强度曲线呈现倒N型。当土地利用集约度达到临界值后,碳排放强度将会逐步递减,并趋于平稳。研究结论: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尚未脱钩且土地利用集约度未达到临界值,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各类用地方式更适应当的自然、社会条件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友好性利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和建设用地集约友好性利用的关系,阐释建设用地节约友好利用的内涵,然后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友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友好利用演变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1995-2007年间,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友好利用水平处于曲折式上升状态。结果表明:尽管该城市群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总体上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但是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要注意建设用地政策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