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进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12):111-117
以2009年和2010年具备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股权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收益平滑度越高,因此收益透明度越低;相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的企业,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2.
抛弃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持股状况和实施并购次数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重新审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样本公司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500强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传统影响因子(资产规模、有形资产率、盈利能力、成长机会、实际所得税率、独立董事比例)之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即管理者自信程度越强,越倾向于股权融资。实证结果还表明,作为过度自信替代指标,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比传统的管理者持股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出发,以沪深两市2002—2007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过度自信管理者在利用供应商提供的信用融资后经营负债杠杆对公司创值能力与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强,公司的经营负债杠杆效应显著降低,即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运用信用融资发挥经营负债杠杆的创值效应与成长效应均显著低于一般管理者公司。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2—2016年我国深沪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综合水平及销售、成本、酌量性费用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显著正相关,也即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且各种盈余方式都可能运用;(2)非国有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2007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内部融资偏好;在控制女性高管影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了内部融资偏好。本研究为提高管理层的异质性、发挥女性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更容易导致发生公司并购.  相似文献   

8.
本为首先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形成的原因,随后从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两个层次介绍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同时针对其中的缺陷指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7-2012年中国境内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区分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两种所有制不同的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考虑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会干预国有上市公司,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越显著;多元化经营是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程度更大,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容易导致多元化经营。在控制了过度投资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解释了经济转轨期间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及盲目多元化经营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先玲  黄鑫  陈乾 《技术经济》2021,40(4):122-132
本文从权衡理论和非理性管理者出发,以企业过度负债而非企业实际负债率的角度,重新衡量企业资本结构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负债,加重企业债务负担.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约束较低和资本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加重企业负债的程度;同时在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容易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形成共谋,恶化企业过度负债程度,而外资大股东则能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约束管理者的激进行为.本文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资本结构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对于推进"去杠杆"和实现经济软着陆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具体考察了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对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长期债务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以及在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高质量审计对上市公司获取长期债务融资的作用有所减弱.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国内外学者对高质量审计作用的相关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高质量审计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所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管理层能力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本文选取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内部控制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以及管理层能力对其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管理层能力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管理层能力较高的公司,内部控制能更多的缓解融资约束程度。同时相比而言,在管理层能力较高的上市公司中,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相对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动态权衡理论,以1999-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自然实验”条件,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其融资决策中防御行为的影响,分离出激励和治理双重效应。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有助于抑制高管融资决策中的防御行为,但这种效应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2)对于国有企业,只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才观察到类似效果,而股改前高管在减少债务融资的同时,提高了股权激励水平,自我激励问题明显;(3)公司股权混合度越高,其在赋予高管股权激励上越谨慎,但在国有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高了股权激励水平;(4)股权混合安排显著改进了股权激励契约在抑制高管防御行为方面的效率,这种效应在非国有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强。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简建辉 《技术经济》2008,27(6):74-80
本文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1998-2004年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总结我国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的一些规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考虑债权融资。这有利于给上市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效用、给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有意识地运用负债来经营,其融资行为是理性的。同时,我国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内部融资所占比例较低和债权融资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钟海燕  冉茂盛 《技术经济》2010,29(7):110-116
已有证据发现制度环境对企业债务融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就制度环境对不同所有制之间负债治理效应差异的影响尚不明了。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初步检验了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在负债治理效应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上国有上市公司在负债治理效应上显著弱于民营上市公司,但是随着政府干预的减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法制水平的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在负债治理效应方面的差异将会逐渐缩小。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国内外学者对负债治理效应的相关经验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导致负债治理效应差异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6.
及时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公司治理制度有效的重要标志。文章以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管理者信心对其职位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因公司业绩欠佳导致的离职显著负相关,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当公司所在地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自信程度愈高的管理者愈可规避因业绩欠佳带来的离职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胡杰  秦璐 《技术经济》2013,(8):15-20
构造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R&D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并进一步按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资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依赖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相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更依赖其内部现金流量,面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困境;相比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提出: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完善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18.
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带来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会诱发异质性资本冲突,以2014-2019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为样本,基于研发投入视角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①国企混改带来的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②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延长企业债务期限,进而强化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作用;③政府透明度有利于强化股权多元化对债务期限结构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股权多元化的资源效应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期限与研发投入期限匹配度,且政府透明度越高,投融资期限匹配效果越好。该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政府透明度在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互补效应,通过股权多元化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因此,就因地施策而言,当前应重点推进政府透明度较低地区国企混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