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价调节之争,引发国内油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大讨论。对于现行定价机制滞后于瞬息万变的国际油价走势,业内专家认为更灵敏地反映国际油价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又是“国际油价”,专家口中的“国际油价”,指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价格波动与新兴经济体对策”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油价机制改革,未来油价的限价会根据国际油价调整。更加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该文旨在探讨国际政治影响汇率变动的规律和机理 ,促进“国际政治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该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 ,提出“油价牵动汇率”的理论 ,指出传统汇率变动理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联系实际探索影响汇率变动的要素及变化规律 ,侧重分析国际政治对国际油价和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策解读     
出口企业警防国际信用风险;油价的波动是种货币现象;面对国际输入型通胀;货币政策向左向右两难;不为国际粮价“感冒”打“喷嚏”。  相似文献   

5.
牛犁 《新财经》2005,(9):68-69
当全球石油供求处于脆弱平衡状态之时,由地缘政治引发的“恐怖溢价”和国际游资操控的“投机溢价”左右着石油的价格国际油价“超高”30美元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在大涨两年的基础上继续一路狂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纽约市场西得克萨斯(WTI)原油期货价格由年初的每桶42美元起步,在3月中旬至4月初突破去年创下的每桶55美元的高点,一度逼近每桶60美元关  相似文献   

6.
中俄两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能源,特别是与石油价格的关系盘根错节。目前两国石油贸易领域的合作局限于“贷款换石油”,而石油贸易价格则仍然深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影响。据此,该文在分析油价波动对两国国内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尝试论证以“单独议价”和“投资换石油”为核心的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王轩 《沪港经济》2009,(1):60-61
国际油价从夏天以来,一直“跌跌不休”。2008年11月20日,国际油价在全球经济衰退声中,跌破每桶50美元大关。但是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的加油站,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是纹丝未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原油期货如何吸引国际投资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下2005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达到3.1亿吨,增长9.5%。有分析认为,国际油价的猛烈“跳水”,成为此番我国原油进口大增的主因。
  国际油价时刻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却也从不缺乏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大幅重挫,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价格(BRENT原油)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价格(WTI原油)的跌幅均在50%左右,令许多公司甚至国家倍感“压力山大”。走进2015年,国际油价继续起伏跌宕,北京时间1月19日,国际油价扩大跌幅,布伦特原油下跌1.3%,跌至48美元;WTI原油下跌1.9%,跌至47美元。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6,(29):10-11
大陆媒体分析文章指出,国际石油史上的第四次“危机”正在逼近,油价的上涨再度敲响警钟,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文章称,中国大陆能源价格正逐步和国际接轨,国际油价的高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国际油价似乎再次逼近每桶70美元的大关,即将成为去年“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出警告,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会加剧全球经济失衡,并使得全球经济出现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警告,人们再次期待着国际油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改进后的多重均衡模型讨论权力与市场两个因素的关系,并对油价波动的原因做出解释。国际市场是权力主导下的规则体系。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油价波动反映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结构,也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权力介入市场进一步放大了供求双方的矛盾,扩大了石油“风险溢价”的区间,甚至引发石油危机和能源恐慌。预期因素是市场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反映。权力结构决定了市场结构。由于权力的介入,国际市场存在着超额需求和投机需求,从而使油价波动偏离正常的供求关系,波动周期也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12.
金顺 《新财经》2005,(10):18-19
卡特里娜飓风将石油价格“吹”出新高,也让全球的经济学家们对长期处于高油价“泡沫”下的全球经济变得忧心忡忡。中国油价方面,国内虽然争论激烈,但是国际投行从各个角度都说明中国的油价还是被行政控制了,市场化条件下应该更高,甚至翻一倍。同时,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但是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势头不减,毕竟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有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那它们将主要投资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05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际社会的“中国年”。这一年的世界经济事件,从“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受挫到美欧大谈中国“经济威胁论”,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大战到国际社会热炒人民币升值,从中国能源需求的扩展到国际油价的起伏,从东盟国家纷纷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到中日关系“政冷”却“经热”,世界经济的脉动越来越能感受到“中国的节  相似文献   

14.
程实 《西部论丛》2008,(4):61-63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今春国际金融市场之异动让人不禁想起东坡感叹春光易逝、落花无情之佳句。以美元贬值、油价高企、金价飙升“三金异动”(美金、黑金、黄金)为表象的国际货币体系初步紊乱进一步加剧,稳定有序的市场春色渐行渐远。2008年3月7日,美元指数创下72.462的历史低点;3月8日,国际金价迅速攀上992.05的云霄:3月11日,国际油价更是走上109.72的高点。  相似文献   

15.
油价调节之争,引发国内油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大讨论。对于现行定价机制滞后于瞬息万变的国际油价走势,业内专家认为更灵敏地反映国际油价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又是"国际油价",专家口中的"国际油价",指的到底是什么?"国际油价"是什么?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全球油价的统计中,一共列出了全球近40个产油区的原油价格,其中包括美国WTI原油价格、欧洲Brent原油价格、迪拜的Oman原油价格、亚洲Tapis价格和非洲Bonny原油价格等。  相似文献   

16.
欧美货币战     
张敏 《环球财经》2008,(7):32-33
美元持续贬值引起的世界性经济恐慌或隐忧日渐凸显。由此直接导致的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并持续虚高,显然无法客观反映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但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按照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美元贬值与油价上涨趋于同步,因为石油涨价可以带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大量涨价的商品可在国际贸易中造成巨大的“美元需求”,大量“美元需求”又让美国有机会输出美元,以增强其国内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2008,(9):68-70
9月初,由于墨西哥湾产油设施未受飓风“古斯塔夫”破坏,列国际市场原油需求减少的担心以及美元走强等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挫。 9月12日,纽约市场油价创下5个月来的最低交易价格和最低收盘价格。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早间电子盘交易中即暴跌10美元,至每桶105.46美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区间震荡.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高油价时代”已悄然到来,它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醇用途广泛,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生产能力不断扩大。2003年聚乙烯醇市场受到“非典”、国际油价上涨、伊拉克战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价格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所有炼油、航空、汽车、化工都无可逃避地经历了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没有人想到,现在的国际油价在3个月之内跌了约25%。这条动荡的产业链却各显加速度的“疯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