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危机传染渠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亚洲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传染问题研究——基于Copula理论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Yanhua Qi Shutian 《国际金融研究》2008,(9)
对金融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的变化及它们对市场间相关性的影响是检验金融危机传染的基础。Copula函数能够捕捉非线性和非对称相关,避免线性相关系数可能带来的误导,结合Copula理论、Bayes时序诊断以及Z检验,可以更加有效地检验金融危机传染。本实证研究表明,越南金融市场相对独立,即使在金融危机后,越南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很弱,不存在对其他金融市场的危机传染,2008年以来在越南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更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论文使用包括美国在内的28个经济体的股票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相关系数及其费雪Z转换来检验美国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染效应;并运用单因素模型回归来验证纯传染效应的存在以及用经异方差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对此纯传染效应进一步判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本次危机中不仅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而且存在金融危机纯传染效应,而另外8个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经济体则不存在纯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冲击与金融危机传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把流动性划分为资金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阐述流动性的扩张和收缩与金融危机的相互联系.重点分析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纵向和横向传染的四条机制,包括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传导、预期传染和心理恐慌以及跨国溢出与挤出.文章进一步对流动性的国内和国际监管及流动性危机的救助与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8.
1997年一场震惊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近距离的体验到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破坏力。而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到底从那场危机中得到了什么?假如危机再次来临,我们又是否做好了准备呢?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三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来进一步揭示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原理,并透过其原理表层找出当今中国可能面临危机的引致因素。最后通过对原理以及我国实际国情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可行、有效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永续盘存法,运用双曲线效率递减的“年龄 效率”模式首次系统估算得到“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1995年至2018年的资本投入,并进一步对沿线国家资本投入及其资本回报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沿线国家资本投入水平整体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尤其在2007年后整体呈现资本投入积累加速的典型特征;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各国之间资本投入差异较大,其中东亚地区积累水平最高、南亚地区次之、东欧地区和西亚地区水平相近、中亚地区积累水平最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资本产出比水平呈现下降特征,各地区投资效率得到不断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回报率表现出较强“顺周期性”特征,且亚洲地区资本投入回报率整体高于欧洲地区,区域间资本回报率逐步收敛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从证券投资收益结构看中国A股的“股价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A股股价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背离即“股价悖论”是中国证券市场近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股票投资收益成为影响投资者参与投资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A股市场投资收益结构中,主要以资本利得为主而与股票红利关联不大。这种投资收益结构不均衡是造成“股价悖论”的原因,而不均衡又源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投资动机的投机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本配置效率的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峰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1):46-51
研究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揭示资本市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投资增长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并导致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微弱。造成我国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是上市公司绩效的非稳定性和经营非持续性。因此,要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功能,必须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和经营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鉴于推进“一带一路”的 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满足这部分资金需求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我们以金融作为手段,对 流向“一带一路”合作国家项目融资进行分类管理,从信贷、证券、保险、债券等方面给予不 同的政策支持和控制。如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融资活动视环境影响进行限制或禁止,对低 能耗高产出的项目融资进行政策支持,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
摘要: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能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股市波动的作用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其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文利用标准实证增长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基于股市波动条件下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正常的股市波动更有利-y-~.融发展,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股市波动则往往会显著的限制金融发展的资本形成。使经济发展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Hsieh and Klenow(2009)的理论框架,采用2010—2018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改善了位于重点对接省份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尚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通过深化重点对接省份的开放水平,尤其是促进它们的双向直接投资规模,改善劳动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表现出“劳动往高处走,资本往低处流”的特征,导致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率出现“分野”:在重点对接“一带一路”的省份,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配置了更多的劳动要素,劳动配置效率得以改善;但由于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本生产率高的企业在资本要素获取上还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资本回报率对于理解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2006-2015年地级市层面的新口径债务数据和资本回报率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表现,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开展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对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第二,地方公共债务的扩张通过降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提高房地产业投资占比和挤出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第三,上述负面影响在非城市群、非大中城市和土地融资依赖度更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以上结论为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未来应注重债务资金的绩效管理和使用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秦凤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32-34
自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1973年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后的30年中,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自由化的利益倍加关注,并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些争论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金融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自由化是相对的,过度开放和过度压抑同样都是有害的;金融自由化的后果可以是双重的,有些作用是相互抵消的;金融自由化与危机有关,但后并非前的必然结果。以金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否认金融全球化的效率和结果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金融市场分割问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迪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50-52
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金融体系中另一个潜在的缺陷,资本的低效率使用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理论告诉我们分割的金融市场是阻碍资本自由流动的原因,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我国金融市场分割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