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中国饮料市场就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年代从健力宝之类的中国传统品牌一枝独秀,到大批国货精品被漫天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红蓝海洋所淹没,再从90年代的汇源、露露、娃哈哈等新一代国产品牌的崛起,直至目前形成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一争高低的竞争格局,可以看到,中国的饮料市  相似文献   

2.
孟雷 《企业经济》2003,(3):80-81
目前,我国饮料市场形成了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一争高下的竞争格局,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无论是挟雄厚资金的国外品牌,还是宣扬民族精神的国产品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一、我国饮料市场的现状(一)饮料市场需求量大。从绝对市场空间来看,饮料需求总量持续增长。1998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量达到9.6公斤,是80年代初期的30倍以上,年平均增长超过10%,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都促使饮料消费需求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从相对市场空间来看,消费者需求口味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80年代的饮料市场种类寥寥,饮料对于国人还是一种奢侈品,很多家庭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购买饮料。经过20年的发展,市场上的饮料种类丰富,品牌众多,功能型、保健型等消费新理念深入人心,可以说,饮料已成为很多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在21世纪,我国饮料工业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4.
饮料,是人们夏季消署解渴的必需品,随着盛夏的到来和饮品厂商促销手段的升级,今夏饮料市场硝烟渐起。记者从5月8日至12日首届中国(武汉)饮品饮料博览会上采访获悉,今夏饮料市场景观别致,各领风骚。碳酸饮料:风光依旧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健力宝等品牌为代表的碳酸饮料,在饮料大战中的插主地位不动摇,一路风光依旧。这些品牌饮料强大的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料行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饮料品牌。但是,其中有些品牌由于品牌经营失当,呈现出品牌认可度下降、市场占有率降低、综合竞争力减弱等品牌老化现象。有些品牌甚至由此而退出了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腾飞也就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目前还很少有人对品牌老化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饮料品牌老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对国内饮料品牌老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为中国企业跳出品牌老化的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静 《企业导报》2011,(9):151-152
本文论述了中小饮料企业高校品牌营销的现状,并对中小饮料企业开展校园市场品牌营销进行SWOT分析,由此提出校园市场品牌营销的策略,为中小饮料企业进行高校市场品牌营销提供参考,促进中小饮料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土品牌为何能在30亿功能型饮料市场占据先机?独占饮料业鳌头的跨国公司为什么没能在功能型饮料市场同样笑傲江湖?全球化时代来临,本土功能型饮料品牌要如何深耕功能型饮料市场,进而出兵世界?本土企业该安排下一步棋?策动未来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甘肃本地人都喝外地品牌的饮料,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记者在兰州百盛超市、亚欧超市、爱客超市采访时发现,饮料货架上摆放的几乎全是娃哈哈、康师傅、健力宝、百事可乐、雪碧等外地品牌饮料,而甘肃地产饮料却难觅踪影,当然就更谈不上畅销了。一家超市主管饮料销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杀进甘肃市场的外地饮料都是一些强势品牌,数量很大,销量也好。而本地产的饮料无论上市量,还是销售量,都不及外地强势品牌,所以根本就上不了货架。那么,甘肃地产饮料为何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呢?观念、宣传、营销策略跟不上记者从甘肃省质监部门了解到,其实,单…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镇企业》2003,(11):53-54
咖啡饮料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伴随星巴克咖啡馆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消费者发现,在雀巢与麦斯威尔两大咖啡品牌之外,近来电视上咖啡产品的广告开始有所增加。世界上平均每分钟要喝掉3900杯咖啡,每小时要喝掉1400万杯咖啡,而中国平均每年每人的消费量还不到一杯。业内有关人士介绍,国内将有家食品业巨头将推出咖啡饮料,还有饮料公司也在做各种准备,找好时机会进入这一块市场。这些状况是不是意味着咖啡饮料已进入了市场教育辅导期?咖啡饮料会不会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流?雀巢中国“教育”雀巢大中华区高层表示不会公布对咖啡市…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十多年来我国饮料市场的发展,一直是热闹非凡、精彩纷呈,新概念、新种类、新品牌层出不穷,广告战、价格战持续不断,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发展,我国饮料市场已从单一种类、单一层面的竞争转变为多种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河北省承德县内的饮料企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大小共 19 家,这些企主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随着饮料市场的不断变化.层内的饮料生产主业也相继呈现出诸多问题,面临萎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孙玮 《企业活力》2001,(10):14-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饮料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中国饮料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分析我国饮料业的现状和发展、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饮料市场中,消费者在消费饮料时有哪些特征?每月消费多少钱?哪些饮料最具市场潜力?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饮料市场的生产及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座次排定,两大日系品牌分列第一、第三位,国产品牌海尔名列第二近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空调市场品牌综合评价报告》,该报告对在中国市场上热销的日、韩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10,(10):12-12
当今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中国饮料市场,更像是一个战场。近几年来,经过激烈的市场洗礼.中国的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枝独秀,发展为由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百花齐放的态势。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中国的饮料总产量就超过了7700万吨,年增28%  相似文献   

15.
夏日即将来临,饮料市场在“蛰居”一段时间后开始“舒展筋骨”,渐渐“火”了起来。各种品牌的茶饮料、果汁饮料、乳酸饮料、碳酸饮料、纯净水、运动功能饮料一齐上阵,众多饮料生产企业,不管规模大小、能力大小,都紧盯时机,欲分饮料市场一杯羹。那么,目前饮料的质量状况究竟怎样呢?大企业产品值得信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去年第3季度曾组织了一次果汁饮料商品质量的全国性监督抽查,抽查涉及北京、上海、天津、四川、云南、陕西等15个省市的40种果汁饮料。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55%。其中,标签标识合格的有22种,合格率为55%;内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6.
日本企业一直凭借精细化管理与出色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称雄世界。然而,精细到极端则成为僵化,败走中国家电市场的“三洋”就是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随着日本电器风靡中国成为广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然而,随着欧美企业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料的消费出现了新的特征.消费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的新认识、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等等原因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多元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别、和加速品牌建设上.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将是未来发展的几个大的方向,本文就每一方向的发展情况和将来的多元化趋势给出了归纳总结.关于企业多元化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力量说、分散风险说、委托-代理理论、资源过剩假说、范围经济理论.通过研究饮料企业的多元化情况归纳其主要的原因是交叉消费和竞争加剧.文章的最后介绍了饮料企业非相关失败的例子,得出成功多元化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即保持核心业务.  相似文献   

18.
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中国经济走出了“短缺经济”的泥潭,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阶段。这期间,伴随着国门的开放,一大批国际名牌产品长驱直入,对国产品牌和民族经济形成强烈的挤压,不少国产品牌在外国品牌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敌对手而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9.
近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空调市场品牌综合评价报告》,该报告对在中国市场上热销的日、韩及国产共8个品牌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最终综合评价得分情况显示: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座次排定,两大日系品牌分列第一、第三位,国产品牌海尔名列第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2010,(9):13-13
由于酷暑肆虐,今年的盛夏,饮料市场异常火爆。自1979年可口可乐率先进入中国、1982年百事可乐接踵而至,可乐这一碳酸型饮料已占据中国饮料市场的很大份额。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长,使得茶饮料等健康型饮料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销量逐年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