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及偏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试图突破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产权制度模型,推导出了企业产权制度的侵权性质,并以此为逻辑框架,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上的两个代表性的“节点”,即“放权让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相对满足了企业私人产权的要求,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了职工私人产权。如果职工私人产权不能随企业私人产权的扩大而扩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它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股份制。当前如何提高对股份制改造方向的认识?如何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好产权改革的理论突破,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推行股份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成为财产主体和盈亏主体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在于逐步建立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企业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应尽可能的匹配或者说是权利与责任的对称。在国有企业中 ,经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但并不是剩余索取者和风险承担者 ,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对企业尽心负责。因此 ,经济学者提出产权问题 ,其核心就是私有化。私有化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难以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 ,尽管我们已经在向市场经济转制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经济改革必须是在公有制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创新。即使先不考虑社会性质问题 ,在国内也难以找到合法的财产所有者来购买国有企业 ,当然也不能将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一、政府模拟市场与真实市场的区别在我国政企分开的改革中 ,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阶段上 ,政府不是脱离市场而是逐步深入市场扮演市场角色 ,进入完全的模拟市场形态。其论据是 :无论如何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 ,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的经营职能分开 ,不会有所改变的是政府是国有资产剩余索取人。政府作为剩余索取人和也是剩余索取人的私人投资者不同的是 ,一方面 ,政府的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 ,因为剩余索取权的可转让性和政府拥有剩余索取权不可能同时存在 ;另一方面 ,政府是最大的所…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改革中面临的困难与矛盾终于使人们达到这样的共识:全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企业改革。 人们在分析承包制的弊病时,开始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些内在缺陷进行反思。很多同志认为,要改变企业行为模式,就必须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再造,人们又把目光移向现代西方企业制度。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典型代表首推股份公司。因此,股份制作为理顺产权关系、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我国多年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虽然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但是,机制不灵、运转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企业的产权制度还未根本改革。因此,深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乃是当务之急。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产权制度是以财产权为核心以及由此派生的各种权利体系的总和。它是国家对财产所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力、利益、责任加以规定的法律制度。由此…  相似文献   

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本文拟就其中的某些问题从法律角度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 关于产权的概念,目前国内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尚无权威的定义。史际春教授认为将“产权”等同于“物权”是适宜的,其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但不包括债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可取的。进行国企改革,产权问题是不可逾越的。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一个社会经济要发展,关键能否建立一个具有激励性的经济制度,而这一制度的核心则在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追溯当前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应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委托代理结构不合理;第二,产权结构一元化;第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第四,经营者行为短期化。鉴于此,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总体思路应是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重构微观主体全新的产权结构,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产权,即财产权,指财产的具体存在形式,或指财产的所有权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转让、买卖)。当把产权的概念从立法的层次上转入具体的产权问题时,就形成了具体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社会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也是一种产权(财产权),在产品经济理论下,这种传统所有制结构通常为国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0.
探矿权产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而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又与我国探矿业的体制改革关系极大。探矿业改革的核心是明晰探矿权产权,建立探矿权产权制度。探矿权产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探矿活动所引起的探矿权人之间,探矿权人和国家以及其他相关社会主体之间经法律和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经济关系。探矿权产权不是一个单一的权利,它是一个权利束,包括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探矿权产权的研究,有利于探矿业体制改革,促进产权形式多样化,保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活跃探矿权市场交易,拓展探矿权资本市场,推行探矿权资产化、证券化;从而最终有利于发展探矿业,提高我国资源的自我供给能力,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制 ,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 ,不动产权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 ,是不彻底的改革。企业不进行产权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内部经营机制 ,就不能增强活力 ,提高效益。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对企业放权让利 ,实行承包经营 ,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未涉及“产权”这个实质问题 ,都未能使企业增强活力、摆脱困境。按照这一理论 ,我们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对多种经营公司实施了体制改革 ,所属企业都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赋予市场主体的资格 ,参与社会市场竞…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产权制度,而资产评估对企业产权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国有资产流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规范化的产权制度,这使得国有企业发展从根本上失去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所以国有企业的产权必须明晰化,法人化,人格化。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处于不确定的市场环境里,其总收入是一个变量,因此,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经营及员工也不可能因为自身的投入而获得一个固定的报酬,总得有人分享一个不确定的报酬,这就是企业的剩余.本以此概念作为剩余理论分析的出发点,来讨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现代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关系以及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企业改革也步入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概括地说,就是在总体上、价值形态上保护国有资产完整的前提下,明确界定每个企业的产权边界,建立起各类投资者(包括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结合的企业财产制度。这样的企业必须具有如下四个特征:(1)企业必须是独立于出资者的经济实体,具有法人地位;(2)每个企业都必须拥有法律界定的财产,拥有法人财产权;(3)企业对其所拥有的法人资产和债务必须承担法  相似文献   

15.
边缘性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性企业”是介于市场化与一体化运作之间的一种特殊企业。其实质是“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即以提高母体“内部人”的局部福利为目的,由母体在母体之外依法设立,其核心经营资源完全或部分地脱胎于母体,其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基本上配给母体“内部人”。这种企业的形成是渐进式改革、企业治理上的“内部人控制”、利益相关者的政策与业务支持等支持性因子和局部福利的负外部性、超“零界点”的改革打压、企业自身的非独立性等限制性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衍化动因主要有公共提供制度改革的缺陷、产权公有化的程度高、对母体的集团式控制和对剩余索取权的过分追求等。由于它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因而必须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产权制度是以财产权为核心以及由此派生的各种权利体系的总和。它是国家对财产所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力、利益、责任加以规定的法律制度。因此,改革旧的企业产权制度就是要对旧的财产关系进行重新塑造和调整,使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明晰化。当前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退出成本、经理行为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退出成本引入对经理行为的分析。分析表明,退出成本的存在会使经理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退出,经理的努力水平会随着退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提高经理的退出成本,所有者以较少的剩余索取权激励使经理提供相同的努力水平。本文认为,退出成本过低是导致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多管齐下,在当前推行产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和剥离政策性负担、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经理的退出成本,以避免其他改革措施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改革,这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我国传统的企业制,是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缺陷是企业行政机构化、产权封闭化、组织形式非法人化、外部管理非法制化、收入分配平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采取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举措,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一些基础,但迄今为止的改革,并没有能动传统企业制度的本身,事实证明,不解决企业制度深层次问题,企业制度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也无从谈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此,深化企业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探索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注意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基本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企业成为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表层、里层、深层三个层次。表层的改革主要是管理体制的改革,里层的改革主要是运行机制的改革,而深层的改革则是产权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产权改革问题。 一、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财产利益是人类一切利益的物质基础,这也就是说,每一种社会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经济关系无非是利益关系,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不同的社  相似文献   

20.
产权安排的最低层次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资源位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产权的层级结构:个人产权、家庭产权、企业产权、区域产权、国家产权和全球产权(人类产权)等,详细论述了不同产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测度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权安排的最低层次原理。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