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化引起城市化,城市化必然推进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将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这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客观规律.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水土资源与耕地保护合理利用等问题);涉及到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去向以及城市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化的比重最终涉及到城市人口的比重、用地规模及许多地区环境生态的建设保护等问题,涉及到各地区的经济利益,我们要有数学的头脑与科学的思维,这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走向以及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演变形式与城市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从农村经济演变形式与拉美城市化经验看,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幅度不应成为区域城市化的唯一衡量指标。从解决社会大多数人口生活福利水平增长这一根本问题出发,中国城市化发展应该借鉴法国历史经验,放弃速度指标,将区域城市化过程建立在农村传统经济改造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土地集约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未来一个时期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工业化、城市化完成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对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制约作用是其它生产要素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对待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过程中的诸多重大问题,涉及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市(城镇)是人口、产业、市场的积聚,是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中心。通常,人们用城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称为“城市化率”,或叫做“城市比重”。我认为,“城市化水平”应包含多种含义,如质量、效益、特色等,仅仅以“比重”来衡量“水平”和城市发展的程度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入手来说明要加速今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将是一条必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城市、推进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经济中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城市化必然涉及到城市的规模问题,本文就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来探讨城市的规模,并且指出了中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目前又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的数量已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36个,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个。城市人口也由1949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接近40%左右。如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天津城乡收入差距、人口迁移与生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代天津工业化为背景,对工业化、收入差距、非农化与生活水平进行了研究,认为近代工业化使得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间形成工资差异,促进了就业结构的非农化,直接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促进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同时,非农化的产业工人阶层逐渐形成,虽然占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但仍处于城市社会的下层,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中国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关注民生,特别是人口迁移过程中的非农化人群的收入和生活,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都市村庄改造策略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正实现村庄的城市化,不单是城市建设规划、卫生、治安和道路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人口、土地等方面的深入改革,改革中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经济、政策上的义务,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都市村庄的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同步发展。以郑州市为例,只有以制度改革作为切入点,着力从都市村庄的产权制度、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有关城市化及其发展进程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城市体系建设等问题,没有把生态化理念纳入具体区域的城市化战略中,而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水平是城市化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和度量指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来测度城市化水平,这种方法在有些资料不够健全的地区是可行的,但它同样存在着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如城市人口难以包容城市化的全部内涵,难以反映城市化“质”的问题等。从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入手,用综合指标法构建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作了度量及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是城市化伴随工业化产生,由工业化推动并超前于工业化。在我国过去通过计划手段发展国民经济的情况下,城市化是在国家计划指导和控制下实现的。这 造成了我国城市化滞后、农村人口比重过高、城乡差距过大等情况,影响了我国目前城市化的推 进。  相似文献   

16.
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具有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和城市带建设的雄厚基础,但必须解决产业结构趋同、人地矛盾突出、传统保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地区城市化和城市带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形成网络化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和走集中型发展道路。最后,本文提出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和城市带建设的对策建议: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培育人口向城镇有序集聚的机制、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具有三大特点,即二元经济转型以体制转轨为背景并受体制转轨进程的制约、二元经济转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与半城市化路径。受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特殊性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以及"农村病"严重存在的同时"城市病"日益突出等问题。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上述问题必须深化二元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化进程与城市社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范畴.现代化是我国21世纪的发展目标,现代化必然要经历工业化,工业化必然产生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搞好城市社区建设可以加快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征地扩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结果。城中村以其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人口管理混乱而被视为城市肌体上的病斑。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多多: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护;村民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得不到扶持;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此,亟待推出新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的城市化机制;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淡化集体资产安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