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经济人”假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修正和扩展“经济人”假设的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揭示其共性。其次,对“经济人”假设的悖论——利他主义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机制。最后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同“经济人”假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起点."经济人"假设的缘起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文艺复兴时的启蒙思想家以及霍布斯、坎布兰、孟德维尔、休谟等人的思想为"经济人"假设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并由亚当·斯密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假设与性恶论假设都强调了人的自利性,但两者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对于自利性的态度、自利性的克服等观点都有显著差别。但是在不少文献特别是管理学文献中二者却被等同,这导致了对经济人假设的错误认识。本文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这个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选择的基础和分析起点。"经济人"假设方法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经济学方法论,它的发展是与"经济人"的认识相联系的。"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  相似文献   

5.
村官制度实行十多年来,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中国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然而,政策旨在提升基层行政质量以及分流就业压力的目标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各方的不重视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其工作满意度偏低的现实窘境.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成为村官的动机的基础上,提出正视"经济人"假设的现实,重视村官工作愉悦感与满意度的提高,促进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祝碧青 《魅力中国》2010,(36):23-24
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有这一假设前提,经济学研究才不会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讨论一些相关的经济学主题,从而揭示出一系列颇有积极意义的经济规律。但现今仍有人对这一假设存疑,认为这一假设是在主张人们自私自利,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本身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实践角度来考察,“经济人假设”既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8.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理性行为假设.现在,经济学在科学体系中地位日益提高,这个假设作为经济学基石的公理性、准确性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本文将简要的阐述这些批判,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评价这一假设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相似文献   

11.
尽管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经济人是一个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抽象个体,但这一概念却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的原初出发点是从社会角度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自利”仅仅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然而,随着“无形的手”的流行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蜕化,结果,行为功利主义逐渐排斥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而片面强调“自利”这一手段;最后,“自利”手段也蜕变为“目的”,从而导致了“自利人”也为“经济人”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前提问题上迥然有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会人"与"经济人"人性的不同假设成为两大范式的分水岭,这涉及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来考虑人性假设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经济学人性假定,演绎出一个能反映个人与社会现实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斯提出制度分析应该研究“实际的人”。经济学早期关于人的假设是接近“实际的人”的,但后来(尤其到新古典经济学)却越来越远离“实际的人”。经济学对人的认识经历了“实际的人”一“理性的人”一“实际的人”之循环,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制度与“实际的人”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实际的人与制度之间有着一种互动的内在治理机制。制度可以平衡“实际的人”的内在动机的冲突和矛盾,使人的行为更加理性,从而有利于秩序的形成。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可以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大大地弥补了人们知识和信息的不足,也降低了社会交往中对人们认知能力的要求。同时.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对人的假设的变化是深入分析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19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孔德周 《改革与战略》2009,25(12):53-57
文章运用辩证系统思维,通过对中国经济建设中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法的价值——通过公平,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协调的高效益,认为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任务离不开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法的指导作用。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们必须完善和发展经济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人的理性和社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两者在人类合作行为中是协调一致的,共同发挥着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主动合作特性的经济行为人模型——信息经济人假设。并借鉴场理论构建了组织信息场模型,将经济组织的资本量和价值取向作为组织信息场的主要信息变量,从而将经济因素和文化道德因素纳入同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以合作的视角、信息的观点、系统的方法来描述经济人在组织中的合作机理,分析维持合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