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防范资产证券风险一直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本文结合对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风险仍然是资产本身的风险,对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资产本身风险的防范,防范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与资产证券化相适应的有效信用评级机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项成功的资产证券化都必须对基础资产进行成功的重组以组成资产池,并实现资产池和其他资产的风险隔离,同时,必须对资产池进行信用增级.从资产证券化的专业性与技术要求来看,美国是当今世界资产证券化程度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资产证券化技术最成熟的国家,通过对美国资产证券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风险自留规则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冲击的资产证券化择机模型,研究风险自留规则对资产证券化择机的影响及相应融资策略。结果表明:同等融资需求下风险自留导致更高的基础资产投入量,提高证券化融资总成本,降低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效用;风险自留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择机策略,使得资产证券化替代附属债务融资的条件变得更加严格,不同情境下分别存在单一融资策略、完全替代策略和混合融资策略;风险自留会削弱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资本管理动机,增强流动性管理动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被证券化的资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类型,一种是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资产,一种是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资产,还有一种是企业收益专项资产。其中以不良资产本息偿还为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类型,被认为是化解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增强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而得到众多商业银行的青睐。然而,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程序非常繁杂,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也就非常多,对其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就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问题展开论述,文章分别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人、资产证券化的中心环节——SPV、信用评估机构、担保人以及受托管理人等五个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分别分析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的控制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凭其独特的构思和精妙的结构使发起人获得所需资金,同时又有效地分散了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宠儿.但伴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应用,出现了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难点--销售抑或融资,这是发起人(融资方)的内在动力和金融创新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难点的关键是明确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标准.以风险与报酬分析法终止确认标准来解决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难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盘珊珊 《商》2014,(2):161-162
目前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普遍集中于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以及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障碍和前景,对其风险分析方面理论文献较少。赵胜来、陈俊芳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定价研究》中总结了资产证券化普遍存在的四大风险: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提前偿还风险和利率风险。与赵、陈不同的是,该文着重分析中国本土资产证券化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增加了系统风险和证券化产品风险方面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寻找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从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在政策红利、经济发展、消费刺激以及技术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资产证券化日益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热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全面实现期限转换、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风险转换等金融核心功能;但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创新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风险,包括基础资产的真实性风险、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的风险、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风险以及杠杆率水平过高的违规风险。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现状与不足,以给出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关系,揭示了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发挥的隐藏风险、传导风险与放大风险的作用。巨灾保险证券化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证券化,也具有以上三种作用。因此,在发展巨灾保险证券化时,要注意避免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配置和改善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融资分类,深入探讨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形成原因和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玲 《商场现代化》2007,(6):272-273
<正>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发源并获得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进入欧洲,引发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新生市场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入亚洲,逐渐成为人们所理解的新型融资工具。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展开了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实践中,也推出了很多资产证券化的方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两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4月20日公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本文试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我国现阶段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意义及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刘伟龙  魏瀚焘 《商》2014,(40):158-158
随着一系列市场化导向的资产证券化新规发布,例如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实施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等,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正由试点转向常规化。在直接融资大时代即将到来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大规模化发展将会逐渐成为新常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原理以及对对金融体系带来的积极作用和风险进行分析,并对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面临主要障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一)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问题会计确认问题是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目前国际上有两种确认标准:SFASNo.125的确认标准和IASNo.39的确认标准。其主要采用的是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和金融合成分析法。风险与报酬分析法是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确认方法。根据该方法,金融工具及其所附属的风险与报酬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只有转让了相关资产组合所有的风险和收益,证券化交易才能作为销售处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广为流行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及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会蕴涵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充分降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促使我国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得原本流通性较差的金融资产转换成为了可以在资产市场自由流通的证券。这一过程在扩展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优化其资产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风险,能否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展及风险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却只是近些年来才逐渐为人所知。伴随商业银行进入资产证券化市场,人们对资产证券化渐渐熟悉起来。一时间,资产证券化似乎无所不能,人人为之叫好。然而,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不甚发达的中国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在力推其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的看到这种金融创新在中国发展的难点和风险。本文结合中国国情,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展的情况。然后以资产证券化流程为主线,深入剖析资产证券化中的难点及风险,进而力图探寻针对这些难点和风险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把资产流通较差的金融资产转化为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证券。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优化了银行资产模式,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风险,是否能有效控制风险,直接影响着我国商业银信贷的管理。针对此类现象的产生,本文将对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结果有效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国际化的金融创新,由于其具有增强现金流动性和风险转移的功能,发展较为迅速。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也把资产证券化推到了风口浪尖。我国正处于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初步阶段,在后金融危机下有必要对资产证券化进行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以其融资结构的创新和资本利用率高的特点,成为各国资本市场上极具活力的金融产品。我国的资本环境也适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并已进行了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尝试。而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环境出发,探讨资产证券化以及风险隔离机制的有关问题,主要从SPV的独立、SPV的设立方式以及资产转移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风险隔离机制。  相似文献   

20.
闫雪晴 《上海商业》2023,(2):103-105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凸显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其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在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义及机理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