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汉时期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在历代统治者的基础上对这一政策进一步升华,让这项政策有了一个更高的地位,并且之后的各个朝代都将其视为政策实施的模板。文章将从西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外贸易两个方面分析"重农抑商"背景下的西汉农业以及商业的发展,得出"重农抑商"背景下西汉农业商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和基本价值理念。事实上,从商业的自由发展到对商业管制和限制、从“重农抑商”到“农商并重”、从“农本商末”到“农商皆本”的商业思想和政策在中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表现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明初重农抑商政策既是对传统国策的继承,也是与当时经济残破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对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抑商目的在于重农,但明初并非禁商,而是把商业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政府一些设施有利于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7):256-257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导经济思想,对于各朝各代社会发展都起到了支配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大农耕国家,农业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治理,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劳动者开始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对统治阶级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维护该阶级的统治,重农抑商的思想不断的发展。本文旨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析从先秦到明清时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商界领袖》2004,(6):47-47
由于我国历代君王都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尽管商业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但发展十分缓慢。这就形成有鲜明特点的传统企业化,它对我国现有的企业化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学术界大多认为农商对立是重本抑末的主要矛盾,其特点是抑商。本文认为,从战国到西汉实行重本抑末政策来看,重农是事实,抑商则不尽然。主要矛盾看似农商对立,实质上是官营工商业与民间工商业的冲突,其特点是以官营工商业来取代民间工商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在社会的整体运行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先人的认知中,“农业生产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而在现代社会,把握住了农业生产,就把握住了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和温饱线。在此条件下,重农思想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在世界范围内,东方重农思想的主体是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而西方就是产生于18世纪的重农主义。两者虽同属重农主义的范畴,但两者在产生的时代背景、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阶级立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是值得思考的。而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我国奉行着"重工抑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矮化,商业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解放初期,我们沿用前苏联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早有发展,但是受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的影响,封建统治者的财政政策都是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来巩固封建统治为主的,从而失去了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回族商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文化氛围中,崇尚商业的回族对这种大传统及其所外化的国家政策积极回应,寻找有利于本民族商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同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并融入中华文化。这进一步证明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小农思想一直桎梏着人们的头脑,商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居于边缘。改革开放以降,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广大农村商业文化的缺失日益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道难题。因此,考量如何在乡村治理中培育商业文化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拜金、享乐主义盛行,这将导致我国社会道德的缺失以及社会风气的恶俗化,进而破坏国家的和平稳定。让民风回归淳朴,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发展,而如何让民风变得淳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治世经验,古代盛世能保持和谐稳定,重农抑商这一政策功不可没。文章将当今社会状况同西汉等时期作类比,说明商人对社会风气的破坏,亦说明商业过度发展对社会的危害,进而说明当今社会"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赵世明 《商业研究》2012,(5):206-210
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长期的重农抑商观念和政策的束缚。到了明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日趋繁荣,重商思想逐渐流行起来,心学思想家、东林党人、明末进步思想家都对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重商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开始推行惠商、恤商等重商政策,改善商业发展环境。由此社会上出现了弃农从商、弃儒从商的新风尚,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走向活跃和繁荣,并成为社会深刻变革的强劲动力。明中后期重商之实可从重商思潮、重商践履和社会趋商风气等方面得到有力应证。  相似文献   

14.
潮西 《三联竞争力》2006,50(4):71-72
闽南人崇尚工商的习俗形成于推行“重农抑商”国策的明清,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兴起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所以自然经济有深厚的根基。当今发达国家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运闸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应对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是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不断完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冷元红 《商业研究》2000,(2):134-136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而不衰,个中原因很多,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封建统治者向广大民众灌输的“轻商”思想以及执行的“抑商”政策。在追溯“轻商”观念历史渊源的基础上,看到这种轻商观念对中国今天的影响,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商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思想障碍,从而提醒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真正摒弃轻商观念,重视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商业思想史──晁错的贵粟论张守军晁错(约前205──前154)是西汉前期继贾谊之后又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重农抑商、抗击匈奴、打击诸侯国分裂势力等许多重大间题上,都和贾谊的观点相一致。汉景帝继位后,任晁错为御史大夫,权位仅次于丞相。为...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4)
大一统国家与手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建立,大一统国家对手工业的发展起着长足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农业才是经济的基础,封建统治阶层几乎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只是为农业的发展而服务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西方国家手工业迅猛发展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萌芽手工业也因此有缓慢发展,但是因为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制约,我国迟迟未能进入手工工场时代。手工业在这种模式下的间断传承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新时代:批量生产千万富翁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民间富翁十分罕见;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经商的人开始多起来.但没有形成多大气候:在二十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和打击.尽管涌现过一些比较富裕的商人.但千万富翁屈指可数。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千万富翁”成为可想而不可为的目标,人们自然与之无缘。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一批百万富翁开始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家认为商业是一种卑贱的职业,不能创造新的财富,应由最下等的人来从事。他们的轻商观念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西欧社会在宗教神学的笼罩下,将商人的逐利行为斥为罪孽。商业由那些被认为下等的外来人或失去土地的流浪人来从事。但中世纪松散的社会结构又为商业留下了发展空间。商业经济的发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民族国家随之兴起,并迎来了重商主义时代。开展海外贸易的商人赢得了尊敬,但国内贸易依然受歧视,因为重商主义并不“重商”,认为贸易是零和游戏。重商主义之后,轻商观念逐渐被消除,但西方形成的经济学研究传统并未使商业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与西欧相比,中国的轻商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因为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没有给商业的壮大留足空间。轻商思想与抑商政策合二为一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因而中国没有形成如同西欧那样强大的商人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