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蕾 《上海会计》2006,(1):21-23
股权分置的基本含义是上市公司的全部股份由于政策限制被分为两类性质不同的股份,一类是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流通股,一类是只能在场外协议转让的非流通股。目前,非流通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三分之二。股权分置破坏了上市公司利益机制一致性的基础,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取得相应的流通权,从而实现所有股东股份的同质化,并以此希求股东价值取向的一体化、决策基础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使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围绕改革中的利益分割展开激烈的博弈。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非流通股股东将倾向提供素质一般或较差、发展前最不明朗或暗淡、股票价格对公司内在价值存在显著高估的公司进行试点;流通股股东期望同非流通股股东裁上述公司的试点博穿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补偿。稳妥推进股权分置试点,需要改变市场不合理预期.积极鼓励蓝筹类上市公司先行试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产评估》2011,(4):19-22
一.案例内容 (一)一般情况 2006年以来.在中国证监会的推动下,中国A股上市公司开展了大范围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上市公司中的法人股(或称非流通股)股东,通过支付流通股股东对价的方式换取自己非流通股股票在一个限制期限后自由流通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是中国国情的特殊产物,股权分置是指: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二类股份,除了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于每份股份其他的权利均相同.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施股票全流通,可以有效解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同股不同权”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上市公司估值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方案都是以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获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确定支付对价就需要对上市公司估值.但在采用市盈率法与市值加总法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市盈率、盈利能力与非流通股价值的确定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的估值应当采用市值加总法,但公司每股非流通股的价值不应规定为必须是其净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有红 《新理财》2005,(10):40-41
股权分置严重歪曲上市公司理财行为 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一部分股票流通而另一部分股票不流通,流通股股东以股票市值衡量投资价值并以市值的变动确认损益.尽管股价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融资成本,但作为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更关心的是净资产以及能否通过配股增发获取更多的资金.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一)股权分置。流通股高溢价发行 在我国。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超过60%,可流通股即公众股则不足40%。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限制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股价收益权的实现,抑制了其增加股份投资的积极性,阻碍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和经营发展,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优化和资本运作。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方案由非流通股股东、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自然人股东之间的博弈决定.解决股权分置后证券市场更加活跃、市盈率进一步降低、保荐机构分化更加明显.从首批四家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情况看,解决股权分置还应当建立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修改国有股考核办法、建立流通股股东谈判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与大股东权力寻租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股市的股权分置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用本身绝对控股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权益,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本文提出了建立起针对投融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以新带老,缩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差;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措施,规范非流通股股东行为,防止大股东权力寻租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是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分置试点的阶段,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由于获得流通权需向流通股东支付相应的对价。已公布的试点公司支付对价方案可谓“五花八门”,支付的对价涉及股票、现金、权证等多种方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6月13日下发了财税[2005]103号《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告》,在通告中明确提出:①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暂免征收印花税;②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收流通股股东…  相似文献   

12.
如何激励和约束公司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核心内容。2005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手中,股东与代理人之间、大股东/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经理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使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这为股权激励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贺琪凯 《浙江金融》2006,(11):37-38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主要的股改方案为送股、权证、缩股.这些方案中以送股方案最为常用.使得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仍然较高,绝大部分国企和民营的家族企业仍处于绝对控股的状态。在已实施和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502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超过50%)的占到40.8%,而第一大股东的股份超过第二至第四大股东股份总和的上市公司占82.7%。本文所指的大股东.主要是拥有上市公司相对控制权的股东.对价方案使得这些股东的股权有所削弱,而股改后原来的非流通股也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使得在公开市场上的收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股改中的参与人行为分析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耿  范运 《西南金融》2006,(3):54-56
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到包括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内的诸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于现实中复杂利益分配关系的客观存在,参与人有不同的行为取向,而流通股股东处于博弈力量明显较弱的一方。为了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需要管理层适当介入,为股改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价格的巨大差异,加上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地位,导致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和配股等再融资方式。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会产生很大影响,从非流通股东和经营者角度考虑,股权融资是必然选择。如果股权结构不进行调整,所有股东不能做到同股同价,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6.
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获取所持股份的流通权。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方式之一的权证,有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两种,其按发行方式分为赠送和出售,按行权方式分为购买/出售股份和支付差价。本文对这几种权证的会计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 (一)股权分置,流通股高溢价发行 在我国,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超过60%,可流通股即公众股则不足40%.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限制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股价收益权的实现,抑制了其增加股份投资的积极性,阻碍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和经营发展,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优化和资本运作.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名单,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具体试点企业有主要采用送股方式(由非流通股股东直接向流通股股东送股)的三一重工、金牛能源、紫江企业,采用扩股方式(通过上市公司公积金转增股本、非  相似文献   

19.
限售股权定价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权实质为限售股权,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限售期的不确定性.通过对2004~2006年5月间326笔我国上市公司限售股权转让信息的研究发现:限售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是有理论和实证依据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司净资产、控制权收益以及公司流通股比例与限售股定价正相关.流动性约束与限售股定价负相关.受让方为非国有性质时,限售股转让相对价较低.股权转让方式、公司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对限售股定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利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认沽权证和认购权证下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引入权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可行性,并且也指出了在理性的假设下非流通股股东设计权证的最佳策略和流通股股东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最佳投资组合,同时也为市场监管者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