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是我国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在亚洲金融危机“擦肩而过”之后,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当前计算机领域每天都在谈论的2000年问题。每年一度的金融设备展今年已赫然把“计算机2000年问题”列为展示主题之一。1998年距200...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垦经济》1995,(4):35-38
深化改革是海南垦区的根本出路海南省农垦经济学会一、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海南农垦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形成了垦区第二次创业的基本思路,其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双百万工程”,其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农垦六化”。“双百万工程”,是到2000年垦区综合开发在大农业...  相似文献   

3.
2000年2月19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茂名市的高州市考察工作。在听取了高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党的建设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准备情况的汇报之后,江泽民同志在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同志继续在广东考察工作,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两个题目进行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之干粮食人是再熟悉不过了,2008年的南方冰灾、汶川震灾和北京奥运,演绎了一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世界粮荒,中国不慌”的粮食保供大合唱,让我们对“粮食安全”的真谛认识得更为深刻,更为透彻。即便如此,国人耳中还是传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鸣响的警钟:在粮食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必须瞻前顾后、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5.
安徽芜湖市郊区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扭亏增盈这一中心,把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作为“化解风险、提高效益”的重点工作来抓,采取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方法,千方百计清收盘活沉淀贷款,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02年6月末,全辖不良贷款绝对额比2000年底下降3300万元,不良贷款比例比2000年底下降23.33个百分点,圆满实现了不良贷款“双降”目标。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下降和新增贷款质量明显提高,直接提升了盈利能力。2001年,该联社及所辖11个信用社一举实现社社盈余,利润总额达135.7万元,同比减亏增盈364.8万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河南省夏邑县农经站的荣誉接踵而来:1996—2000年连续5年被市人事局、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1999年又被河南省人事厅、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而李彦启本人则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小康工作先进工作者”,被县委组织部授予“经济建设标兵”称号,2000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夏邑县优秀青年”。这些荣誉无不凝聚着李彦启的心血和汗水。1996…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0年的到来,全球的计算机和应用软件都面临着2000年问题的严峻考验。如果不了解2000年问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用户很难全面彻底地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2000年问题”的描述简单,危害重大:由于早期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在表示日期时没有考虑跨世纪日期,如97年代表1997年,计算机最初采用2位数字来表示日期,甚至有些计算机只能识别80年到99年的日期,对于2000年这个可以同时被400和4整除的闰年,早期计算机也没有考虑;这样,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在处理有关日期的操作时,会产生各种错误。“20…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机服务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浅议如何实现“劳力转移,土地增产”问题陈敬行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江西农村劳务输出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成千上万农民背井离乡,到外省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据省农调队对30个县、2000多名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垦系统2000年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黑龙江省农垦系统2000年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实施“三二一四六”和“1155”工程。“三二一四六”即“三转两开一打牢”、“作好四篇文章”、“实施六大战略”。三转即实现垦区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州市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端正经营思想,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实施“支农增效”工程,开创了经济金融互动、社农“双赢”的可喜局面。1至7月,我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累放54622万元,余额达79165万元,7月末不良贷款的占比和绝对额分别比年初下降13.4个百分点和3841万元,在2000年减亏45%的基础上,2001年又取得同比减亏的好成绩。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三大”金融品牌(一)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1998年…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他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出了系统性的阐述。200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垦区时发出了“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号召。那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三个代表”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则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体现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社…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基层信用社内部的“窝案”是一种较一般案件更为可怕的“毒瘤”。从某省农村信用社两分社2001年先后发生的两起“窝案”所暴露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河南省夏邑县农经站的荣誉接踵而来:1996~2000年连续5年被市人事局、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1999年被河南省人事厅、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站长李彦启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被县委组织部授予“经济建设标兵”称号;2000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夏邑县优秀青年”。这些荣誉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李彦启的心血和汗水。1996年3月…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陕西省农民收入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0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九五”期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元,较“八五”末增长64.4%,年递增10.4%。同一时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60元增加到2229元,较“八五”末增长52.7%,年递增8.8%。与全国相比,“九五”期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太低,2000年陕西省农民收入在全国排名仍然居后,连续3年排名为第27位。据省农调队统计,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70元,较1995年的963元增长52.6%。同期,全国农民…  相似文献   

15.
一、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包括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具体工作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适应农业新阶段的要求,2000年,经管工作确定了“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的工作格局。在“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中,基础性的工作是“三大管理”,在“三大管理”工作中,基础的基础又是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的矛盾,土地的纠纷,说到底,是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问题上来。现在农村的很多矛盾,也集中地反映在财务管理上…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三农”政裳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的分析─—农村小康线是如何确定的金文成发展经济学认为,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所证明。小康是中国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面临的一个新发展阶段,也是到2000年广大人民改善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许多企业家和经理人并不太清楚,但却在工作中又不得不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而忽视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看看我们周围,很多企业红火几年倒下了,很多企业出现了大起大落,很多企业遇到了成长极限,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失控甚至腐败。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经营与管理”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经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业务(business)做起来,通过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来服务于哪些市场、客户,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等等。而管理关注的是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更…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中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十五”计划建议中强调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制定“十五”计划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干部要立足于农民收入偏低这一现状“从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去认识、把握农民增收这一历史性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新生产力作用,抓住机遇,帮助产收致富。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本刊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到“鲜、活、深、实”,贴近实践,贴近读者,围绕农垦系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个主题,抓住理论上需要探讨、政策上需要咨询、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策划组稿,力求从多角度探讨与交流农垦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使之更具实用性、指导性、超前性和可读性。2000年本刊编采重点:农垦国有经济布局调整问题;农垦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国有农场改革问题;农垦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