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贫困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阐述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出发,着重于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这两个与农民生活联系最紧密且最直观的视角来探究其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对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完成了全面脱贫的伟大历史任务之后,我国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阶段中,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成了更为关键的任务。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中,农民的主观贫困问题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农民的主观贫困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将心理资本引入了生计资本的分析框架,使用probit模型对农民主观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均对缓解农民的主观贫困问题存在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索解决农民贫困的出路为学界和政界所普遍关注,以往的文献中从多个方面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但大都只能涉及表面问题.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只要不利于农民状况的制度设计不变革.农民贫困问题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农民摆脱贫困需要分析制度瓶颈发挥作用的经济学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础上,从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角度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并不高,而有意愿定居城镇的贫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县城与小城镇。贫困农民的定居意愿及定居选择与非贫困农民的情况相似。家庭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城镇化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北省随州市采取分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置4大类100项调查指标,对随州市10个省定贫困村100个抽样农户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真实掌握贫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症结和突出问题,从中也能发现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所在,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扶贫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形成农民现代意识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邓小平农民教育问题比较.为今天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秦其文 《老区建设》2007,(12):21-22
本文就扶贫开发中如何培养贫困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真正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精神,使西部贫困农民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消除农民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求消除农民贫困.消除了农民贫困不一定就建设好了新农村.消除农民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二者的关系所在。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9.
郭爽 《魅力中国》2013,(29):343-343,345
长期以来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现实的国情。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认为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与解决农民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邓小平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他在解决农民问题方面提出的思路和对策对我国今天解决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牟丽萍 《中国西部》2009,(12):118-119
我不得不思索,小额信贷是否真的能在本质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问题,尽管尤努斯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虽然也许还仅处在萌芽状态,却似乎已经背离了“雪中送碳”的最初社会目标,变成了“锦上添花”的一般银行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1.
罗伟杰 《中国经贸》2014,(10):144-145
政府为救助金融危机所伴随的金融转移有再分配功能,尤其不利于农民。在中国,通过如下途径,金融转移扩大城乡差距、恶化农民贫困状况。其一是非金融部门向金融部门的转移。公共财政对国有银行的核销不良贷款、注资等,不利于金融发展落后的农村和金融参与度较低的农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农民问题却依然十分严峻,他们在经济上是贫困群体,政治上是弱势群体,文化上更是落后群体。因此,正视、分析和解决农民问题,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民摆脱贫困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送母分犊和周转畜’”这种‘输血式’扶贫模式,不仅增强了我们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而且还加快了广大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这是云南会泽县新街乡联合村50岁村民李茂安的肺腑之言。2005年,该乡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一批母牛,无偿发放一头给他饲养。通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已繁殖到4头,  相似文献   

14.
杨辉 《当代陕西》2006,(5):24-25
对于镇坪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地处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小县,县委、县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紧紧围绕“20字方针”,立足县域实际,突出“三新”,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产业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有门、家庭生活殷实”的镇坪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20年,农村实行大包干,兴办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这给广大农民的传统观念、社会价值、行为规范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其心态往往相互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锐意进取与小富即安的心态并存 农民挣脱“人民公社”的束缚之后,像脱缰的野马;甩开膀子大干。刚刚改革开放时,农民普遍贫困,地里收成不高,并无太多…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贫困地区在扶贫后,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提高,但一旦脱贫后掐断了扶贫的供血渠道,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比扶贫期下降。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与其掉贫困的帽子,还不如继续戴在头上好。他们开始主动制造贫困,等待外面的救济。当地干部也十分留恋贫困这顶帽子,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17.
江苏响水县近年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民早已解决温饱,率先过上小康生活,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在贫困中徘徊。这些农户为何没富起来?摆脱贫困,路在何方?我们从对响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17000户调查中看到:  相似文献   

18.
农民,走在经济发展的边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抛弃土地是因为收入不抵支出;收入低下使农民走在经济发展的边缘;农民问题也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是,造成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了农民自由求富的权利。 中国农民最缺乏的,正是致富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由民工到市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农民正在自找出路:大批农民不断涌进城市。农民进城,在改善农民自身生活状况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经济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从农民变为市民,恰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方向。农民进城决非权宜之计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其城市化水平太低。城市化水平比中低收入国家低六七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中国乡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4%。中国人均GDP水平低,与消费水平不高和城市化率…  相似文献   

20.
最近,宁夏同心县出了一条新闻;有一大批户口已经“农转非”的农民,强烈要求恢复农民身份,因为户口转了以后,他们既享受不到对城镇居民的低保政策,也享受不了国家对贫困农民子女读书实行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成了农民、市民“两不沾”的“中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