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有一种对“和谐”的解释,挺有意思:“和”,口加禾,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言加皆,意味着人人都有发言权。这种解释虽有望生义之嫌,却不无道理,尤其是后一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西部论丛》2006,(2):82-82
一些人对“和谐”二字作过这样的解释,“和”字是由“禾”和“口”组成,表示人人都要穿衣,个个都须吃饭,这是“科学”;“谐”字是由“皆”和“言”组成,表示人人都应发言,个个都能说话,这是“民主”。反过来,没饭吃就会打仗,于是无“和”可言,没言发就会反抗,于是无“谐”可言。  相似文献   

3.
时胥 《宁波通讯》2006,(4):23-23
前不久,看到一篇题为《说和谐》的短文,文章从和谐两字的构成诠释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印象比较深。作者认为,“和”字由“禾”和“口”组成,“谐”由“言”和“皆”组成,由此认为,和谐社会其最初的、最本质意义应该是物质上人人有饭吃,精神上人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已思想的权利这么一个图景。  相似文献   

4.
鞠勤 《中国西部》2013,(3):64-67
老子认为,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水是一切生命之源,给万物以利益,却心甘情愿地处于低位;水性温柔,却能以已之柔克彼之刚。水无形,却可以随缘赋形,与世界和谐相处。水最近于老子所探究的“道”的精涵,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这种“道”的精义,因势利导,修养品性。作为教育一线管理者——校长,更应该如水一样“道”行高深,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5.
冯伟  贾芳 《天津经济》2005,(5):40-42
一、财产保险文化符合“和合”精神 2500年前,对古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千百年来,类似对“和”的阐释字眼在中国典籍中层出不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可以解读为融合冲突即“融突”精神,它的境界层的表现为“四和”即:“天和”、“地和”、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和谐"是人类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感悟.整体上看,和谐是事物良性发展的一种状态,和指安顺,谐指协调.  相似文献   

7.
    
《走向世界》2008,(25):I0013-I0014
世间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修行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欲则能刚强,你“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就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粲”。“无”不是没有,“无“是无限、无量、无穷、无尽。那么,我们怎样有一个“无”的生活呢?有四个修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兵  焦双喜  杨振辉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4):109-111
高层管理团队(TMT)作为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执行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绩效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苦于和谐管理理论,分析了企业战略与发展主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发展主题的辨识与判定,以及以“和则”、“谐则”为两大工具库的和谐机制的设计与构建,给出了企业TMT战略执行过程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团结和喈”是党的建设目标,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实践告诉我们,团结并不是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就能带动和促进党内的团结和谐,对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领导班子团结和谐也是领导班子能否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关键问题,是班子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各级党委班子刚进行了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文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有着与世俱来的紧密联系,是它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今日重庆》2006,(11):20-23
实现社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位名叫“心底的中国”的网友在新华网论坛上发出《21世纪,通过重庆告诉世界》的帖子,他说:重庆在寻找一条具有西部特色、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他提议:重庆要致力于打造具有标本意义的“和谐之都”。 事实上,和谐重庆正是重庆这些年在发展中努力买现的目标。“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和谐重庆的探索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社会进步:既通过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又通过民土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发展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刘长明  袁洁 《山东经济》2010,26(6):30-36
循环经济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初探循环经济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发现循环经济内涵着奥妙无穷的"圆道哲理"。圆道思维是一种以圆润通变、回归和谐、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勾勒了事物发展的圆润轨迹。而生生不息的和谐生物法则,演绎的是一个周流往复的恢弘圆道。圆道思维与和谐生物智慧可以抽象为循环经济的文化DNA,从而丰富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对循环经济进行和谐思考,使我们认识到:只有修循环化生之道,使其成长为万有存在和谐生物的左右手,才能绘好和谐发展之圆。  相似文献   

13.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和谐之歌何以唱响全区,发展了区域经济,促进了社区共建共享和谐,实现了群众根本利益?局长李生同志认为: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是秉承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何为师道?     
西米 《中国西部》2012,(21):27-27
道者,天地之大全也。自本自根,先天地生,未有天地,道乃存商乞“道”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有春秋时代子产提出之“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后世有西汉董重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工作、服务大局、提高素质、强化队伍,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围绕这一要求,山西省盐业公司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山西盐业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目标,坚持“讲团结、夯基础,谋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弘扬“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创新公司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了全系统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富强 《特区经济》2024,(3):152-156
“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身具多种特性的边疆文化也一直将“和合”思想作为自身文化基石。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中国需要一种普遍熟知更为宏大的思想进行审视和分析,而“和合”思想就具备这一特质。因此,研究和弘扬边疆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是一种至高境界,也可以说是对工作的一种最高标准和要求。和谐,之于国家,是政通人和,繁荣昌盛;之于百姓,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之于单位,则是共建共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词语。“和谐”这一颇具东方智慧的词语进入了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文件。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同时,“和谐”将对政府公共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乃是幸福之源。“和谐”有望成为2005年中国社会的流行词语。  相似文献   

19.
黄帅  李芊 《特区经济》2010,(12):227-229
本文通过对和谐管理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在讨论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管理理论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利用和则、谐则等方法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和谐管理模式,最后从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村民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为城中村改造过程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吴仪: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刘福垣:中国切勿逆向调节,厉以宁:民企“企业家意识”渐强,易宪容:从利益均衡中寻找化解之道,龙永图:民企应“傍”国际大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