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股权结构、股东行为与核心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当成是一个基本的命题 ,相应地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也就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本文的分析则表明 ,股权高度分散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而“所有权与控制权部分分离”更可能是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主要特征 ;与之相对应 ,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应该是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是控股股东与其最终委托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一个命题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企业所有权,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本文分析了所有权共享安排的两个缺陷:一是所有权共享安排命题的隐含假设不一定成立;二是忽视了现代公司的产权博弈契约性质和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导致的共同财产问题,解释了所有权共享安排失灵的原因,强调了外部权威对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者履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一个命题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企业所有权,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本文分析了所有权共享安排的两个缺陷:一是所有权共享安排命题的隐含假设不一定成立;二是忽视了现代公司的产权博弈契约性质和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导致的共同财产问题,解释了所有权共享安排失灵的原因,强调了外部权威对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者履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国外企业经理层激励约束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32年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出版了《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在这项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中 ,著名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命题被提出 ,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以往被忽视的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问题 ,认识到经理层激励约束问题的重要性 ,这是企业经理层的激励约束问题的理论起源。实际上 ,最早提及该问题的是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有一段著名的关于资本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论述 :“在钱财的处理上 ,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 ,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 ,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 ,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 ,像私人合伙公…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司制度的特征是公司的股权多元化,公司股东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的直接矛盾是公司经营者的长期利益与公司股东们的长期利益不一致。由于被欲获得利益的动机所驱使,许多公司的经营者宁愿冒着牺牲股东长期利益和公司长期利益的风险去追逐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由此在现代公司中出现了代理风险。西方国家发明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经过实践证明在弱化“委托-代理”矛盾,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云南财贸学院杨定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已确定为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自然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会利用自身...  相似文献   

7.
董事忠实义务的确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职能日益分离,董事职权急剧膨胀,“股东会中心主义”已被“董事会中心主义”所取代,董事会实际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中枢机构。根据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各国在立法上普遍强化了董事的义务和责任。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大力推进现代...  相似文献   

8.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伯利和米恩斯提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命题以来,相关的研究章和学术作不断提出,现已形成企业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拟在现有讨论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并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对该问题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纪鹏 《资本市场》2001,(12):68-69
<正> 众所周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在企业组织从独资形态、合伙形态演变到现代公众公司制度后,才日益凸现的重要论题。这一论题发生的背景是现代公司产权制度和治权制度的两次分离,即:第一,公司出资人拥有的股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第二,抽象的公司法人所有权与具体的经理人经营权的分离。正是在两次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才引发了必须制约内部人控制和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公司治理问题。企业组织之所以能演变到公司形态,其本质在于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借鉴了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寺庙法人制度,企业出资人为实现社会集资,扩大私人经济控制力,使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要求相适应,并使出资人彻底摆脱在经济和法律上承担无限责任的羁绊,最终使企业组织披上了宗教法人的外衣,奠定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法律基石,然而,法人在宗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